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本土化:中國電視的生存策略

胡智鋒

    所謂中國電視節目生産的“本土化”,簡單説來,就是依據中國的特殊國情,立足中國的社會現實,按照中國電視媒體自身的運作規律,遵循中國電視觀眾的接受習慣與實際需要,組織、製作與傳播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氣派、風格、口味的電視節目。需要指出和説明的是,“本土化”觀念並非一個封閉的、停滯不動的觀念,而是一個流動的跟隨中國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著的概念。“本土化”體現在電視的節目內容、文化構成、審美品格與表述方式等多個方面。

    第一,關於電視節目內容的“本土化”。中國電視節目內容的“本土化”,在中國電視的基本建設階段)1958—1978年還不是一個突出問題。在中國電視的本體建設階段(80年代以來開始凸現。在8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中,一方面我們開始引進國外、境外的電視節目,如電視劇、電視紀錄片、電視娛樂節目,另一方面我們開始了節目內容“本土化”的探索,其中電視劇、電視專題片、電視綜藝文藝節目最為突出。貼近中國社會現實生活、針砭時弊、反思歷史、奏響時代主旋律的一批優秀電視劇受到觀眾熱情歡迎;展現祖國大好河山、謳歌人民創業成就、掃描社會生活風情的一批優秀電視專題片(“專題片”這個名稱本身就非常“本土化”)也應運而生;而以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為代表的電視綜藝文藝節目更是異軍突起,成為中國人傳統“春節”慶典中的一道新風景、一個新民俗。

    而在90年代,中國電視經歷了從電視紀實節目——電視欄目化——電視談話類節目——電視直播節目——電視遊戲娛樂節目五種節目理念、節目觀念的演革歷程。毋庸置疑,這些電視節目理念、觀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國外、境外電視節目理念的影響,但在引入後經過摸索和積累,也已經越來越“本土化”,越來越被中國電視觀眾所習慣、所接受、所喜歡。

    在新的世紀裏,中國電視節目內容的“本土化”應邁出更大的步伐。其中尤其是具有品牌效應的頻道、欄目和節目,應是重點開發的對象。

    第二,關於電視文化構成的“本土化”。我們一般將電視“文化構成”籠統地劃分為三大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中國電視媒體的首要功能、基本價值取向是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宣傳與傳播,即主流文化是中國電視文化格局中最重要和最基本也是主導的文化構成。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中,大眾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繁榮,但中國的大眾文化並不意味著簡單迎合電視觀眾的某些趣味(包括低俗趣味),而是建立在主流文化主導的基礎之上的,近幾年中國電視的發展從整體上看既完成了主流文化構建的任務,也完成了大眾文化傳播的使命。相比較而言,精英文化中以個性化、深度化、創造性、創新性為特徵的電視産品,在電視文化構成中相對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開發、開掘。

    第三,關於電視審美品格的“本土化”。中國電視的美學傳統與審美品格,與中國社會主義的美學傳統與審美品格緊密相聯。在50年代至70年代,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主要創作方法,以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為目標追求,呈現出壯美、崇高的主導美學類型,8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為中國電視注入了新的美學因素,以批判現實主義為主要創作方法,以文化反思與浪漫激情的結合為主要特徵,呈現出優美、和諧的主導美學類型。90年代中國電視形成“多元化”的格局,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乃至後現代主義方法多元並存,以紀實主義、娛樂化、新英雄主義、平民化為新的特徵,深沉、悲壯與優美、和諧及滑稽、不和諧等美學類型多元鼎立,審美品格呈現多元複雜的局面。 不論怎樣變化,和諧、合一仍然是中國電視審美品格境界中最為基本和重要的類型,即在電視産品中,在對立、矛盾、衝突中追求和諧、統一、合一,這是我們民族“和合之美”美學傳統的現代延續。

    第四,關於電視“表述方式”的“本土化”。電視的表述方式,或電視的表述風格,包括電視的敘事方式、語言風格等。電視的表述方式必須要符合電視傳播者、電視觀眾及與他們共處的特定時空之間的關係。所謂電視“表述方式”的“本土化”,即意味著電視在敘事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滿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時代特色的需要。 中國電視的敘事方式建立在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深厚基礎之上,如線性的邏輯思維與感性的形象思維的結合,主體情感抒發、表現與客體意象展開、再現的結合,單一視點與多個視點的結合、寫實與寫意的結合等都是一貫的原則。再如對情節性、故事性的重視,對現實性、教化性的重視,對完整性、統一性的重視,對整體性、群體性的重視等。

    中國電視的語言風格與中國語言自身的特質密切相關,集形、音、義于一體、口語與文字相輔相成的中國語言體系(含書面語和口語),是中國文化民族特色的鮮明表徵之一。在長期的歷史沿革中,中國語言也呈現出豐富多彩又諧調統一的地域特徵(中國語言體系中眾多方言的存在)。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時代,外來文化尤其是外來語言,又不斷充實著中國語言體系,使之呈現出時代特色。 中國電視的語言風格恰如中國電視的臉面與衣飾,是中國電視“本土化”特色最直觀的一個部分。中國電視的語言風格(包括廣義的電視畫面、聲音及照明、服飾、造型等各種電視語言手段)的鍛造與錘鍊,對中國電視“本土化”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電視“表述方式”的“本土化”,適應、滿足了中國電視觀眾的觀賞習慣與傳統趣味。如同西餐固然很好,但對於中國人來講,中餐是不可替代的一種滿足和需要,中國電視“表述方式”的“本土化”,意味著中國電視需要製作中國百姓喜聞樂見的中餐大宴。

    

    中國文化報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