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顯示:能賺錢的電視劇不足兩成

    湖南省電視“金鷹節”組委會、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院新近完成了《中國電視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內容為年度中國電視市場研究,包括六部分內容,該報告將於今年12月在“金鷹節”的“金鷹論壇”上正式發佈。

    

    報告執筆人、北京廣播學院廣告學院趙子忠告訴記者,報告中顯示,2001年中國的電視節目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如果沒有節目交換和交易,僅靠自給自足和重復播放,節目播出量缺口將高達八成;調查還顯示,電視劇、新聞時事和生活服務類的節目電視臺最需要;生活服務節目委託製作的頻數最高,佔電視臺調查總體的11.1%,表明這類節目最需要社會製片公司的加盟;社會製作公司北京最多,約有30家欄目製作公司。報告還詳細描述了2001年中國電視劇的生産狀況。

    

    ■電視劇投入與回報比例為1比10

    

    電視劇是一個回報率極高的行業,現在我國年電視劇投資在20億元左右,而通過媒體播放後帶來的經濟效益大約是200億元,近幾年來電視劇的産量大幅度增長足以説明電視劇的利潤空間之大。

    

    對於電視臺來説,電視劇肩負了70%的營收重擔。從時段的編排可以看出電視劇在頻道中的地位,黃金時段基本都要讓位於電視劇,在晚間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裏,電視劇可以為其創收全天廣告業務總量的一半以上。

    

    ■只有約15%的電視劇能夠賺錢

    

    電視劇製作是一個風險系數極高的行業。2001年4萬多集的報批劇本真正能夠搬上熒屏的只有1/3。近幾年的投拍情況是:真正能投拍的不到申報量的50%,最後得以在中央電視臺或省級臺播出的又不到投拍的一半。2001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為14429集,而在全國及省市三級電視臺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只有2000多集。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大約15%的電視劇作品可以産生效益,而85%的劇集則是持平或虧本。據每年的統計來看,有三分之二的電視劇因種種原因不能在電視臺播出。2001年下半年全國各大電視臺成立集團,以及政策的限令都會使電視劇的市場風險系數增加。

    

    ■今年電視劇申報下降

    

    2001年國産電視劇生産首次實行一年兩次的申報辦法,每年的1月和7月申報。全年的申報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2000年的3萬多集,共申報了2177部41459集,批准立項後數量減少了23%,為1603部32178集,真正能夠完成投拍的電視劇又流失了批准立項的55.2%,最終只有698部14429集完成製作。

    

    從歷年向廣電總局報批的電視劇數量來看,1998年至2001年一直呈穩步上升的態勢,以平均每年增加300部劇本的速度遞增。2002年度第一、二批全國電視劇題材規劃申報劇目共有1058部,是2001年報批劇本數量的66%。劇本的數量下降是電視劇減産的直接原因。

    

    ■古裝、公安題材撞車頻率高

    

    隨著電視劇産量的激增,撞車頻率越來越高,2000年有三家同時拍紀曉嵐、兩家拍鄭成功,都是上千萬的大製作。在2001年的題材規劃中,有23部劇出現了撞車的現象。這一現象在這兩年比較突出,每年都要有幾部戲在幾個頻道同時播。在題材上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古裝戲,一類是公安戲。

    

    根據央視索福瑞2001年的統計顯示,6月和10月是電視劇播放的高峰期,平均每月投放520部。1月份是電視劇投放量最少的月份,為400部左右,而6月份和10月份超過500部。

    

    ■電視劇副産品蘊涵廣闊商機

    

    國産電視劇的熱映,帶動了電視劇産業鏈的啟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與電視劇相對應的圖書出版,年利潤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目前全行業利潤超過45億元。林林總總的報刊娛樂版也多半是關於電視劇中誕生的明星或熱播電視劇的報道。據專家估計,電視劇音像市場的總容量在400億元以上,目前銷售額有200億。影視劇的音像製品(VCD、DVD)銷售數量在3億片以上,其中境外片子在4成左右。根據對社會製片公司業務範圍的調查,如果100家社會製片公司中有68家電視劇製作公司,那麼同時就會有平均5家生産影視副産品的公司,比例約為1/13。電視劇、書籍報刊、音像製品三者互相推動,電視節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悄然形成。(劉江華)

    

    《北京青年報》2002年11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