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海上絲綢之路”擬申請世界文化遺産

    中外經貿文化交流史中最耀眼的一頁———“海上絲綢之路”,穿越漫漫2000多年曆史長河之後,在被遺忘的南中國古海港的廢墟上,漸漸抖落她的風塵,亮出迷人的風貌,並開始為世人所矚目。

    首次考察獲成果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中國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今廣西境內)開航”,這是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出口港是廣東徐聞和今廣西合浦的證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歷史真相卻長期被忽略了。

    1998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在廣東省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20週年大會上提出,“廣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而聞名於世”,要很好地繼承發揚歷史文化遺産及其文化精神。去年6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和珠江文化研究會共同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專家考察團,首次對有史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廣東雷州半島的古徐聞港進行考察,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和最早的出口港進行了認定。

    據此次考察團團長、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稱,根據現有文獻和現場考察,專家得出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出口港是雷州半島的徐聞的結論,初步協調了延續多年的徐聞與雷州之間的爭議,匡正了迄今國內外學術界認為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的説法,將這説法定論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始時間推前了1000多年。考察成果得到了湛江市、徐聞縣、雷州市的各級領導和專家的認同,並明確了合作保護、開發、利用這項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媒體掀波瀾商家捕商機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海外乃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一歷史文化遺産的研究、開發和利用都十分關注。據有關專家回憶,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中國參加“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站在廣州,由於種種原因,僅僅開了1天的會,便轉移到福建泉州,而泉州則以高規格的學術活動與政府行為結合,成功地發揮了南宋時期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優勢。10年來泉州3次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並與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通商國開展商務和旅遊往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而廣州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經久不衰的外貿港市,徐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出口港,則受到冷落。

    因此,廣東此次“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過程和成果在本報及南方各大媒體發表以後,引起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成為國內外報刊和電腦網路的“熱點”之一,吸引了大批旅遊者和考察者前往,並受到了許多海內外投資開發商的青睞,甚至有臺商欲買下徐聞古港地皮,修建“唐街”,再現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

    各省通力合作開發研究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潛在的經濟價值,引起廣東省的高度重視。廣東省政府要求省府參事室將研究、開發作為系統工程來進行,並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課題組。課題組組長黃偉宗告訴記者,課題組已與廣州市和福建泉州市取得聯繫,達成共同籌備舉辦“中國南方港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合作意向,取得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中國南方港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共識,並將與海南、廣西有關方面協作。

    為進一步調查、論證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海上絲綢之路”,對這一項目提供更為科學的定位,由廣東省政府參事、文史館館員、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海洋學家、文化學家、考古學家、作家、記者組成的考察團,將於3月5日赴湛江市,對“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雷州半島的古徐聞港再次進行學術考察和進一步論證。本報記者將跟蹤報道此次考察活動,將“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真實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

    《人民日報》 2001年03月0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