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胡夫金字塔: 沒有什麼發現是最好的發現  

     “回顧得越遠,可能前瞻得越遠”,這是丘吉爾説過的一句話。考古就是回顧,考古就得“瞻前顧後”。9月17日上午,吊足了全球觀眾胃口的埃及金字塔考古直播終於結束了。在最了不得的胡夫金字塔神秘通道“阻路石”後面,仍然是“阻路石”,而另一具石棺打開,裏面也只有一具遺骨——其身份也不顯貴,大概與現在的工地包工頭差不多。這個結果讓我等觀眾多少有些失望。

    仔細想想,這樣也好。讓未知的空間繼續未知下去,讓未知的過去繼續未知地存在。古埃及的國王費那麼大的勁用那麼大的巨石建那麼大的金字塔,不就是想把死後的自己包裹得嚴實一些,以免科學家和盜墓賊的打擾嗎?

    考古發現與文物保護從來是個二律悖謬的事。今人要補史、證史,就需要考古,需要考古發現,同時也通過考古發現為其他學科研究提供物證;但文物一旦出土,就離開了它最溫暖最安全的老家,其命運就變得不可測。

    這樣的教訓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不少。由於條件限制,考古發掘出的一些國寶文物,一經空氣、溫度、光線等影響,就會迅速變化,原貌難保,比如1974年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其身上的顏色等,在保存過程中都遇到了諸多無法解決的困難。

    文物之所以為文物,就是因為它是不能再生産的,一旦遭到毀壞就不可再得。文物作為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物質遺産,它不是僅僅傳給我們這一代的,而是還要傳給子孫後代。正因如此,我國有關部門明確規定,秦始皇陵、乾陵等帝王陵,目前絕不會進行發掘。這是明智的,沒把握就別動,留在地下總比毀在地上強。可是不知為什麼,熱鬧的媒體對冷靜的考古越來越情有獨鍾。這回金字塔考古,共有140多個國家的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中國中央電視臺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達成協定,“享有中國內地的獨家轉播權”。原來是指望“古文明,新發現”的,最終主持人也只好表示“遺憾”,因為實在是沒有什麼“新發現”。這讓人想起2000年北京老山漢墓的發掘,當時也是央視現場直播,媒體炒得沸沸颺颺,吸引眾多觀眾眼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後來進行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北京老山漢墓榜上無名,其原因就是“缺乏新問題、新發現”,可見電視直播和媒體炒作終究是代替不了考古的科學價值的。這次直播考古沒有什麼“新發現”,已經是對我等觀眾的“看客心理”一次結實的打擊;彼時“榜上無名”,那不啻是對人類的探秘心理一次更了得的打擊!

    探秘似乎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嗜好。但探秘總要驚動、驚擾神秘的存在。千百年來,人們已經把金字塔騷擾得夠嗆了,它最後包裹的那點寧靜,為什麼還要急急忙忙將其打破呢?胡夫或許真的有先知先覺,你用現代機器人攜帶的鑽頭在阻路石門上鑽出一個傷孔,他讓你透過傷孔看到的是最好的風景:仍然是“阻路石”!

    《北京青年報》2002年9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