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探秘式“大製作”何時引進中國?  

    北京時間昨天上午10點,埃及吉薩胡夫金字塔王后室南通道的神秘之門,在全球140多個國家的觀眾注視下被打開。中國觀眾不禁會問,這樣的“大製作”何時才能引進中國?

    

    據悉,國家地理學會對中國的秦始皇陵、古代鳥類化石、恐龍化石、北京的城市建築等舉世聞名的古跡一直抱有濃厚興趣,一些研究項目已經獲得專項資助。在最近的一兩年中,我國遼寧西部多次出土有關鳥類起源的關鍵性化石,引起了國際考古學界的重視。我國的鳥類學家周忠和也因此獲得了國家地理學會的專項研究資助。

    

    同時,國家地理雜誌的記者也曾多次深入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地、秦始皇陵等進行實地考察和拍攝。國家地理學會表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很多文物都非常具有考古價值,如果條件允許,國家地理學會非常樂於與中國考古界合作。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教授認為,目前中國的考古資源尚缺乏“包裝意識”。“除秦始皇陵外,中國還有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文明遺跡,比如漢代都城長安、唐代都城長安、明清時代的北京城等,但其價值都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掘。”

    

    劉慶柱認為,我國的考古技術其實並不比其他國家差,但是在其他學科與考古學的結合上還與世界先進水準有差距。“此次直播最大的賣點之一是‘漫遊者金字塔’,高科技的運用不但有助於考古本身,還增加了整個行動的趣味性。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實力還顯欠缺。不過可喜的是,我國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南海Ⅰ號’水下沉船考古和雲南撫仙湖水下考古中就運用了攜帶型潛水工具水肺和聲納技術;在老山漢墓考古行動中,衛星遙感技術幫助考古工作者準確定位埋葬區域。”

    

     《北京青年報》 2002年9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