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不想介入《清明上河圖》"真品"炒作  

    日前,重慶某報報道《清明上河圖》“真品”驚現重慶豐都縣,收藏者楊姓老人稱北京故宮博物院那幅《清明上河圖》是贗品。這位收藏者手指與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所繪內容相倣的絹本條幅説,我家收藏的這幅圖上的幾十枚皇室禦印和名人印章時間跨度從宋代一直到明清時期,所以肯定是張擇端的真跡。

    

    根據民間傳説,《清明上河圖》最先由宋徽宗收藏,金兵入侵洗劫宮中寶物,該畫從此消失,後被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楊準收藏。而收藏者老楊稱其先祖正是楊準。老楊説,該畫是其父于1976年傳給自己的。對於這幅《清明上河圖》,當地文管所某專家稱,真假不敢斷定,但肯定有一定價值,如其質地是上好絹本,印章滲痕也表明其年代久遠。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兩岸“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是中國古代繪畫中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極高的卷軸畫。一直以來,故宮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圖》的真品地位歷經權威專家的鑒定,向來不曾動搖。此番“真品”驚現豐都,在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全國各大報刊相繼轉載。

    

    相對輿論界的強烈反應,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卻顯得頗為冷靜。故宮博物院辦公室陳主任説,雖然沒見過那幅所謂的《清明上河圖》,但該圖肯定是贗品。他説,此前報道沸沸颺颺,已嚴重影響到博物院正常工作的開展。故宮博物院不想參與到媒體炒作中。

    

    博物院有著多年古畫鑒定經驗的楊丹霞助理研究員細看了老楊《清明上河圖》的照片後,提出質疑,認為根據故宮所藏明清時期帝王印章分析,畫面上帝王印章很可能是翻刻,而且該畫題跋和印鑒的位置也值得商榷。因為一般的卷軸畫,題跋和印鑒都是位於畫的兩側,按常規,裝裱匠不會把它們做成一長條裱在畫面正上方。這種極其少見的裝裱方式,曾經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名畫偽作中出現過。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主任、古書畫專家金運昌副研究員則慎重答道:“這個不好説,從邏輯上看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清明上河’是宋時的習俗,就像現今的節日集會,畫這一題材的不限于一人。所謂真假,無非是説張擇端繪製的這幅圖技法最高、最有名。《清明上河圖》的摹本很多,這在古書畫裏是很正常的。就目前所知,國內外各博物院和民間收藏的《清明上河圖》不下百餘件,但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明上河圖》至今仍是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的惟一真本。”

    

    據了解,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曾為清宮所藏,後被末代皇帝溥儀帶到東北博物館,即現在的遼寧博物館,上個世紀50年代被調撥給故宮。

    

    

    《中國文化報》 2002年9月0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