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德國電影和我們同病相憐

    著名導演謝飛作為唯一的華人評委在登機前往柏林前夕,接受了記者獨家訪問。

    記:作為柏林電影節的常客(第40屆(1990年)謝飛的《本命年》獲銀熊獎, 1993年又憑《香魂女》拿下“金熊”。),這次被邀請當評委有何感想?

    謝:我感到很榮幸,這是對我工作成績的一種肯定。柏林電影節一直很看好中國電影,給了不少獎,張藝謀、張曼玉、鞏俐也都做過它的評委。

    記:據悉德國電影的現狀並不妙,他們的電影院飯碗也基本上是靠美國進口大片維持,德國“國産片”産量很低,在很多地方“國産片”票房收入不到20%,從這一點講會不會減弱柏林電影節的影響力,使它有朝一日也變成開羅電影節一樣的 “亞非拉水準”呢?

    謝:我覺得不會。德國本土電影確實已經敗下陣來了,整個歐洲都是如此,好萊塢的商業模式佔領了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的電影院。從某些方面來講,我們與德國電影有同病相憐的感覺。但是德國還是有不少優秀的導演和優秀作品的。而且電影節是一個競賽和交流的方式,與拍電影不是一回事,柏林電影節依然是國際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

    記:能預測一下今年最有可能突圍而出的電影嗎?

    謝:不行,我還沒看過這些電影,所以沒辦法預測。今年有24部電影參賽,70 多部電影應邀做觀摩展演(包括由其導演的《益西卓瑪》),其中大部分我都還沒有看過,要到柏林之後的十天時間裏看完。現在就預測誰得獎不是瞎説嘛?

    《天府早報》 2001年2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