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春節晚會回想

    除夕那天,還是老過法:一家人吃團圓飯,然後面對著一桌零食點心和一台電視機,聊天,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

    午夜過後關了電視,在窗外漸漸稀落的爆竹聲裏枯坐,只知道老上春節晚會的那一班人馬,絕大多數都露過臉兒了,卻想不真切他們表演了什麼新的節目,只是一團不夠十分的熱鬧而已。過了兩天,看見一些地方媒體在街頭采訪春節晚會的觀感,多數人脫口而出的,還是從前,是已經走了的趙麗蓉與鞏漢林合演的“英雄母親的一天”、黃宏和宋丹丹的“超生遊擊隊”、趙本山的“小草”和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之類。

    沒有亮點,沒有意外的驚喜。和此前近半年間、尤其是臨近春節的一個月裏各類媒體文藝娛樂版上對有關春節晚會節目情況詳探深挖爆炒、圖文並茂、綜述與花邊兒小道兒齊做的熱鬧狀況,恰似一種對比。姜昆、彭麗嬡們老了,趙本山、黃宏們才思也有枯幹的危機,章子怡們還有點兒單薄;本來剛看過《花樣年華》,讓張曼玉“閃亮登場”是個好主意,可惜,報刊老早透了底,“閃亮”也就打了折。感覺上,有點兒像知道了竅門之後再去看魔術表演,縱然布景、道具、服飾再精緻巧妙,也覺得不過爾爾;或者像一個熱衷於採訪的記者,見了許多人,問了許多話,等到一切清清楚楚該下筆時,早過了興奮期,陡地沒了興趣。

    好在直到節後來上班,翻報紙,也沒看到多少對春節晚會的非議聲。當然,肯定的聲音也不多。倒是有不少報紙、連同央視自己的節目在內,都在懷著從前的春節晚會的舊,數道著過去的輝煌。對於今年的節目,多數人似乎都和我一樣,看過也就看過了。像過年,像放鞭炮,每回都等著那個時辰的到來,每回聽到的響聲都和上一年一個樣:春節晚會既然成了風俗,模式化就不可避免,漸漸地還會以模式化為特徵,並引為自豪了。

    由此想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新春音樂演出,已是連續第三年邀請中國的民樂團登場了。在國內,是一片歡呼聲,因為把它作為中國民樂走進西方音樂大雅之堂和走上振興光大之路的一種標誌。若從奧地利人的視角看呢?引入東方人,用二胡、笛子之類演繹《藍色多瑙河》,也是他們對早已模式化了的新春音樂會和人人耳熟能詳的民族樂曲的大膽創新與改革吧?

    用了上百年時間,維也納人將他們的新春音樂會打成了“世界名牌”級的風俗模式;用了十來年的時間,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似乎也成了中國年文化的一部分。能夠演而化為一種風俗習慣是不容易的。同樣難的,是使風俗傳統保持新鮮,有模式而不陳舊。一在模式裏泥足,危機也就不遠了。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2001年02月0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