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廣西賀州臨賀古城考古價值凸顯


    近日,廣西賀州臨賀古城正式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時間這座歷經兩千年滄桑的古城成為考古及旅遊熱點。文物專家已證實臨賀古城外的城墻是迄今為止國內考古發現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地面遺存規模最大的一段漢代夯土城墻。

    西漢元鼎6年(西元前111年),漢武帝為鞏固南疆,在廣西賀州境內設立了臨賀古城,這也是漢武帝在廣西設立的四大古鎮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古城遺址。

    據專家考證,臨賀古城歷經西漢以來13個朝代2111年,做為郡縣治所長達1900餘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在這裡融合積澱,地下文化層達10米之深。壯、漢、苗、瑤等民族在這裡和睦相處,壯話、客家話、瑤話、官話等數10種方言在這裡交流傳播,並由此衍生豐富的民族文物資源。它是中國特別是嶺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郡縣制城址的一個縮影。

    據廣西文化廳組織專家進行現場勘察論證,臨賀古城外的古城墻始築于東漢時期,墻寬23至30米,南長95米,西長562米,城墻由石灰、砂、黃泥夯合而成。

    明清以來,城墻先後6次得到修繕。從修繕所用包磚的質地、顏色、紋路及其勾縫漿,可以看出不同時代制磚業和磚砌工藝的發展過程,東西南北各有城門,每個城門都賦有特定的含義,如東南的“進賢門”,充分體現自古以來人們崇賢尚德的風尚。

    臨賀古城內至今尚存大量富於地方特色的古建築或遺址,其中漢代以來的古石板街就有九條,總長1600多米,宋元以來的古井6處,明清石刻18塊,寺廟、宗祠共30余座,完整地展示著古代城市集行政、教育、文化、宗教、交通、貿易、防禦于一體的多種功能。

    由於戰亂和開修公路,北段城墻現已毀壞。為重現古城墻風貌,賀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廣泛發動群眾捐獻文物、修復古城;計劃把古城墻中保護得最好的、輪廓最清楚的一段按原來的規模修復起來,並籌建“臨賀古城” 文物展覽廳。(完)

    

     新華社 2001年1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