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鬧市掘出明代古屍 歷經400多年仍保存尚好  

     廣州環市東路掘出的明代同穴異棺夫妻墓內,沒有發現金銀財寶,但女屍保存尚好。昨天(7.23),記者趕赴環市東路區莊段某單位宿舍區,親眼目睹明代古墓的正式開棺。昨日上午10時多,記者趕到現場。據介紹,該古墓是夫妻合葬墓,打開男屍的棺材時,僅剩下一些人骨頭。

    

    11時10分左右,考古隊員將女屍的棺材蓋揭開。記者見到,1.9米長、0.5米多寬的棺

    材裏躺著一具屍體,屍體用布包著,從頭頂到腳包得嚴嚴實實。但令人驚嘆的是,經歷了400多年,布中的人形曲線清晰可見,而蓋在屍體上面的布還清晰可見上面的深褐色花紋。屍體被取出後,棺材裏面並沒有隨葬品。

    

    “這個明代後期墓葬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一是陪葬品少,明代人從歷代厚葬墓屢次被盜經驗中得出‘陪多盜多’的規律,防止被盜的最好辦法是不放貴重東西。二是比任何時代都注重密封性,墓室整齊,是三合土灰沙墓,這可能跟明代人的靈魂觀有關。”考古所前副所長黃淼章告訴記者,這是近年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朝墓。據介紹,三合土灰沙墓是明代到民國廣東流行的一種墓葬形式,其主要方法是將糯米熬成汁,用這種粘性很大的汁與沙石混合後灌漿成墓。這種由灰沙構築的墓室密封性強,即使在廣州潮濕地區,也可使屍體長期保持不腐。

    

    下午1時,屍體被運到廣州藥學院解剖。記者看見,一具呈淡黃色的女屍仰臥在手術床上,頭髮仍依稀可見。屍體左手肘關節已經脫落,膝關節也已斷裂。據解剖專家張文光教授介紹,棺材是用松木製成的,密封性能好,也不易漏水。由於棺木外有一層灰沙,密封性更好,是歷經數百年而沒有完全腐爛的原因。張文光還説,由於男屍棺木材料較差,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堆骨頭。

    

    現場目擊:

    

    鑿開前板慢慢拖屍身

    

    這個同穴異室的夫妻合葬墓位於環市東路一院墻下。記者趕到現場,發現靠南的棺材蓋已經打開,棺材裏僅剩下一攤黑色泥狀物質和污水。考古人員正在打開靠北的棺材的頂面。

    

    據考古隊員及現場的圍觀觀眾介紹,靠南的棺材裏只剩下一些人骨頭,以及一些頭髮和扎頭髮用的3根髮簪。記者看到,這3根髮簪為木製,黑色,約一指長,其中兩根比較完整,一根折斷僅剩下後半段。考古隊員從污泥中揀起散佈的骨頭裝入塑膠袋中。據在現場的廣東藥學院處理古屍的專家介紹,人體有204塊骨頭,該屍體大的頭骨、盆骨以及四肢的骨頭基本都有,但像手掌、腳掌等部位較細小的骨頭暫時沒有發現,還有待進一步清理。

    

    現場圍觀的市民告訴記者,靠北的墓穴裏的棺材蓋剛剛已經打開過,裏面有完整的屍體,後來考古隊員又將棺材蓋合上了。記者見到,考古隊員正在開鑿棺材前板。據他們解釋,因為棺材中的屍體比較完整,所以準備將女屍從棺材中取出來,取出的辦法是打開棺材前板後,將女屍慢慢拖出來,重新合上棺材蓋則是為了防止女屍直接受到陽光輻射。

    

    11時10分左右,棺材前板鑿開,考古隊員將棺材蓋揭開後,現場圍觀的市民發出一片驚嘆聲。記者見到,1.9米長、0.5米寬的棺材裏滿滿噹噹地躺著一具屍體,屍體從頭到腳用布包得嚴嚴實實。令人驚嘆的是,佈下的人體曲線清晰可見,屍體應該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而包裹屍體的布上面清晰可見深褐色花紋,有菱形紋,有黼紋。

    

    20多分鐘後,棺材裏墊在屍體下的木架被拖出一部分,隨後屍體頭部出棺,四五名考古隊員慢慢地把整個屍體托出棺材,放在外面事先準備好的塑膠布上。屍體被取出後,棺材裏出現了一些水和泥,考古隊員仔細找了找,發現並沒有其他的隨葬品。工作人員將屍體包紮好後,用小貨車運往廣東藥學院。

    

    整個開棺現場沒有濃烈的臭味,但有一種淡淡的刺鼻味道,據説是用來處理屍體的福馬林的味道。據現場有關人士推測,這具保存完整的屍體可能是具女屍,而那具僅剩下骨頭的應該是男性的屍體。

    

    女屍基本保存完整但已傷痕纍纍

    

    這具被包裹起來的屍體到底是何面目?昨日下午,屍體被運到廣東藥學院後,學院基礎學科部生物塑化研究室的張文光教授、張德興教授在處理古屍現場,向記者介紹了古屍的情況。張文光教授説,他處理各種屍體有20多年了,一共處理過9具古屍,而這具古屍算是比較完整的。

    

    走近古屍,記者發現,屍體是放置在一個有四條棱的木架上,木架上還殘留著一些涼蓆片。屍體上包著一層棉被,絲綢的被面,裏面的棉花已變成褐色。打開棉被,可以看見屍體穿著3層絲綢衣服。張文光教授説,3層衣服不算多。他説,按明朝的葬俗,屍體都要用香料沐浴,凈身消毒後,再穿上綾羅綢緞,再加上深埋、密封、乾燥,屍體能保存得較好。這具屍體基本具備這些條件。

    

    揭開包裹在屍體外的布後,古人的面目露了出來。仰躺、全身上下呈黃色,嘴張開可塞入雞蛋,雙手自然放在胯部,左手肘部斷裂,左腳微微向上向內翹起。據介紹,屍體有三種:屍蠟、鞣屍和木乃伊。中國南方地區常見前兩種,而這具古屍則是屍蠟:肌肉皮膚都已經硬了,沒有彈性沒有韌性。

    

    經專家測量,女屍屍長1.52米。考慮到人死後,屍體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張文光推測女屍生前身高大概在1.55—1.57米之間。另外,從牙齒、骨架等初步判斷,“她”的年齡至少也有60歲。

    

    張文光教授説,這具女屍雖然保持得較好,但如果再不處理也會在棺木中逐漸腐化掉。女屍的腹腔部位已經開始腐爛,打開後可以看見裏面還有腸子。據介紹,該具女屍已經傷痕纍纍:左手斷了、膝蓋和腳關節都有損傷,要移動一下都比較困難,其完整程度不及1999年在東莞出土的明代一男一女古屍。

    

    《南方日報》2002年7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