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女書:一個男人們琢磨不透的世界  

    江永女書,被考證為世界上僅有的一种女性文字,那蚊形一樣的字跡裏藏著的是女人的心聲和女人的故事,是另一個男人們琢磨不透的世界。

    

    這是七月裏一個濕漉漉的早晨,三個輪子的蹦蹦車突突的發動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狗吠聲和雞鳴聲宣告著縣城的一天來臨了,生活的各種瑣碎聲音都漸漸地漫上了半空,習慣在城市的陽光中醒來的我恍惚中竟忘記了自己身置何處。

    

    位於湘南邊陲的江永縣,是一個你也許永遠不會有機會踏足的地方。它的東北部與廣西灌陽接壤,西南部則毗鄰恭城和富川。小小的縣城只有一條主幹馬路,除去長途車,沒有自己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很少能見到幾輛汽車駛過。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人們的生活,街巷依然是熱鬧嘈雜的,生活的本質其實很簡單。狗兒自在地漫步在馬路上,一副熟絡極了的主人的模樣。街兩邊一間間緊挨著的老房子,陰濕的墻根上生著片片青苔。

    

    時間在這裡仿佛故意放慢了腳步,20年前的模樣和20年後的模樣恐怕同樣不會引起人們的驚奇。也許正是如此,這縣城的歷史便久得你不能輕視了。這裡的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對一個外來人而言或許就是不可思議。

    

    江永女書,被考證為世界上僅有的一种女性文字,默默地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在江永地區,對男人與外來人來説,女書形同天書。它的確是一種流傳在女人之間的只有女人能夠看懂的文字,當地人稱作“長腳文字”。 一個個細長的字體被女人們一針一線地繡在綁小孩的背帶上、相互贈送的手帕上,或一筆一畫地抄寫在紙張上,再縫製成冊。

    

    “正月十五元宵節,白水玉蓮去出街。聽説街上好熱鬧,姐妹雙雙去觀燈……”(清代女書作品《玉蓮觀燈》)

    

    年輕的姑娘、出嫁的媳婦或是老去的阿婆用女書消磨著她們閒暇的時光。

    

    “錦繡文章達萬千,不信世間有奇文。永明女子好才學,修書傳誦到如今……”(現代女書作品《蚊形歌》,收錄于《江永縣解放十年志》)

    

    那蚊形一樣的字跡裏藏著的是女人的心聲和女人的故事,是另一個男人們琢磨不透的世界。究竟是誰發明瞭這屬於女人的文字,它又流傳了幾百年還是幾千年,男人或女人,卻沒有人能説得清。

    

    七十七歲的周碩沂

    

    潛心研究女書的來龍去脈

    

    牛毛一樣的細雨不知什麼時候無聲無息地飄落起來,我們沿著窄窄的穿堂走進一層層房屋的褶皺裏,深入這縣城的腹地,去尋找一位研究女書近50年的老人。老人名叫周碩沂,今年已經77歲。

    

    50年代的上江圩一代,幾乎每個村子裏都還有三五個婦女會寫會認會讀女書。然而“文革”時,與女書有關的活動被當作是封建遺風,一把火燒了女書作品,讀書的老太婆也挨了批鬥,從此沒人再敢觸及女書。等到周碩沂的右派身份被平了反,懂女書的老人們去世了多半。周碩沂請健在的幾個替他收集作品,重寫她們會背誦的詩歌和故事。1982年,周碩沂把女書寫進了江永縣文物志,中南民族學院的學者到湖南省考察少數民族,無意中看到了這份文物志,從此加入了對女書的研究中。

    

    女書的單字有近2000個,以表音為主,也包含漢字中的象形、形聲、通假與借代的形式。書寫一個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整篇文章則是從上至下,從右至左。文章的格式絕大多數是7字一句,順口但不要求押韻,沒有標點符號。這完全是進行在女人之間的傳授與學習,外婆教給孫女,母親教給女兒,姑姑教給侄女。若是親人裏沒有懂女書的,也可以付些報酬請人來教。賀三朝、結交書、一個女人從年輕到老的自傳;當地民歌、姑娘出嫁“做歌堂”時唱的歌曲、天下發生的涉及女人的大事,女人在女書裏都一筆一畫地記錄下來。

    

    女書存在的地域性很強,江永上江圩鎮、道縣是集中流傳的地方,這與土話的發音有密切的關係,當地域擴大,語音稍有差別時,女書就不復存在了。很多外來學者由於不懂當地方言,對女書的研究便無法深入。

    

    周碩沂在文化館主管歷史考古後,收集的女書作品加起來有十幾萬字。最早的寫自宋代,是一份抄件,名叫《玉秀探親書》,由一位老婆婆保留下來。日本侵華戰爭時,老婆婆的房子被炸,抄件也丟失了,所幸的是她能一一背誦下來。玉秀是上江圩人,宋哲宗時被選入宮中做了妃子,年紀輕輕又守了寡,無兒無女,她把內心的痛苦全部寫進了《玉秀探親書》。胡玉秀在永州志中是有所記載的。

    

    老人拿起我們遞去的自來水筆,用握毛筆的姿勢在我的採訪本上寫下了女書中“正月新年”四個字,然後搖著頭説:老了,拿不住筆了,很多字也忘記怎麼寫了。在我們房前屋後地忙著拍照時,她靜靜地坐在破舊的沙發上望著眼前的一切,似乎在看另一個世界裏發生的事情。

    

    

    《北京青年報》 2002年7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