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論辯聲中孟京輝舉手發言

    無論如何,話劇《臭蟲》的上演,都是歲末年初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説它重要,是指這齣戲的上演不僅是該劇導演孟京輝作為實驗戲劇代表人物面臨的藝術抉擇和市場抉擇,同時,話劇市場、話劇觀眾同樣面臨一個藝術和市場的兩難選擇。而説《臭蟲》是一個文化事件,則是指這個戲上演後引發的一系列爭論,這種爭論從對戲劇本身的探討,到對觀眾娛樂審美趣味的判斷,以及引發相關話劇市場的種種觀點和爭論,已經超出了話劇的範疇。這次大規模的論辯,將有可能對2001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話劇市場産生深刻的影響。怎樣看待—齣戲劇的藝術性和市場性,如何判定大眾審美趣味與藝術美學的關係,這些看似與普通觀眾相去甚遠的話題,通過這出話劇擺在人們的面前,用最通俗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場爭辯,那就是——我們要看什麼樣的話劇?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毫無疑問地擁有絕對發言權,但在一片喧囂之中,只有這個事件中的真正主角孟京輝一直沉默著,在一片批評、質疑和爭辯聲中,在《臭蟲》演出行將結束之際……

    孟京輝舉手發言

    下面是記者從媒體評論以及演后座談、網上聊天中提煉的幾個對孟京輝的質疑,請孟京輝本人親自回答。

    質疑之一:“孟京輝話劇在此原地踏步”“……導演才思枯竭的時候,隨手拿來的小品、相聲、啞劇等都是他的救兵:輕鬆、省勁、討巧。”(摘自《北京青年報》評論)

    孟京輝:關於風格化,也就是原地踏步的議論已經聽到很多了。你不能要求一個導演總是變化,這是不可能的,你説的風格實際上就是影響擴大了,有力量了,是好事。那些表面的東西我不想改變,就像你不可能讓崔健玩電子樂一樣,我要堅持這樣一個文化姿態,為此,我很驕傲。

    質疑之二:“搞笑成了孟京輝向世俗低頭的重要標誌。追求商業票房已經影響到他的藝術追求。”(摘自新浪網上論壇)

    孟京輝:笑是觀眾的權力,我就是想讓他們笑,讓他們喜歡,讓他們接受。難道笑就低俗嗎?笑就不實驗了嗎?難道我搞一個誰都看不懂的東西就實驗了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走進劇場,不把實驗戲劇搞成小眾文化。從我個人來講,我也不可能搞一個不笑的話劇,即使是悲劇,我也希望觀眾笑著流淚。《臭蟲》不是喜劇而是一個大悲劇。

    

    《臭蟲》不是商業戲劇,要搞商業戲劇我就不排馬雅可夫斯基的戲了,也許排一個愛情戲更商業化,而排愛情戲我特拿手。商業劇完全是以贏得觀眾票房為第一目的,我們不是。我們是以表達為主,加一套商業操作機制,是為了讓我們的藝術追求影響更多的人,從這個角度講我要保持實驗姿態,強調視聽衝擊力,強調影響、交流和衝擊。

    質疑之三:“《臭蟲》……又是一堆形式。”(摘自《晨報》評論)

    孟京輝:好像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戲在美學方面的追求,即使是形式上的變化大家也沒注意,比如這個戲用了大量的群戲,實際上整個戲都是由這些場面推動的,這在我以前的戲中是從來沒有的,也是當今中國戲劇舞臺上從來沒有過的。而從美學意義上來講,這個戲帶來的對人、對社會更深刻的思考與我以前的戲也大不相同。

    質疑之四:“我覺得《臭蟲》沒有你以前的戲有衝擊力了,有一些遺憾的地方。”(摘自演后座談)

    孟京輝:排《臭蟲》還是有遺憾。第一,在劇場性方面走得不夠,第一場戲賣東西應該走到觀眾中去賣,而最後也應讓“臭蟲”進入到觀眾中去;第二,樂隊可以玩一把狠的,把馬雅可夫斯基的詩全都譜上曲,馬的詩在當時就是“搖滾樂”;第三,普利綏波金運用肢體的表現我還沒觸摸到。另外,前兩天在演后座談時一位觀眾説:在後現代主義橫行之際,《臭蟲》解構的東西多了,建設的東西少了,還有人説,後半部分太過強調概念,他們都説得挺對的。

    《精品購物指南》 2001年1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