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浙江海寧改造舊城區 徐志摩老宅將成為廢墟

     12月18日,記者走進海寧市硤石鎮西南河街。一間間破敗的木樓相互支撐在冬日的陽光裏,江南水鄉的柔軟氣息在這裡變得有些渾濁,青石鋪就的小巷深處滲出一股霉幹菜的味道,若有若無。西南河街17號隱身於這片沒落的舊城區民居之中,一樣的圓木立柱,一樣的當街小窗,一樣的沉寂與狼藉。站在銹跡斑駁的鐵門前,你很難想百年前任性調皮的徐志摩會從門裏跑出,並且在五四時代成長為白話詩壇“新月派”的代表!或許,記者將成為憑吊徐志摩出生地老宅的最後一位外鄉人。挖掘機的轟鳴已然在西南河街頭響起了,用不了多久,這裡的一切將灰飛煙滅。目前,海寧市舊城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造的重點區位——環西山及西南河兩個住宅區塊,將拆除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房舍,海寧市舊城改造辦公室決定明年春節前拆除完畢。位於硤石西南河街17號的徐志摩老宅就在拆遷區內,隨時可能被拆一空。

    徐宅成了盲流的天堂

    退休教師葉培懷先生1956年搬入西南河19號,是徐宅的緊鄰。在其引領下,記者走進了垃圾遍地的徐宅。木樓陰暗的角落裏突然爆出一串土話,讓人吃驚不小。定睛一看,一個盲流蹲在那裏大便。葉老師説:“幾十年來,我與楊之健(17號原住戶之一)義務接待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法國的、日本的好幾百人,國內遊客就更多了,誰也沒在此地唐突過。現在要拆掉了,整條街的住戶也搬得差不多了,這裡卻成了盲流的天堂,有些識貨的賊,把雕花的門窗都偷走了。”據老人介紹,徐志摩先祖從明正德年間由海鹽遷至硤石定居,迄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了。他指著客廳的橫樑説:“這裡原來挂著一塊大匾,上面有梁啟超題的‘玉和堂’三個字。旁邊墻上呢,原本是一式蠣殼落地長窗,現在早沒啦!”在二樓朝南的小書房,老人比劃著説:“那邊以前是兩隻書架,古色古香的,堆滿了書,還有一隻古琴,兩大箱字畫……”陽光斜斜的照射進來,木地板上幾隻空香煙盒、破爛的內衣褲、半截日光燈管、一灘濕濕的污跡特別顯眼,書房裏空空如也。

    文保部門:幹著急沒辦法

    海寧市文化主管部門對徐宅的遭遇表示遺憾。分管同志認為由於該老宅不是文物保護單位,其産權也不在文化部門,文保部門現在雖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是幹著急沒辦法。據他們介紹,海寧名人輩出,市裏對名人故居等文保建築的保護均非常重視。徐志摩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作為海寧籍文化名人自然也受到了當地的重視。早在1998年,市裏便將徐的新宅命名為徐志摩故居,頒布其為海寧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6年10月徐在硤石幹河街修建二層西式洋樓,當年11月徐與陸小曼在此度蜜月,當地人稱其為新宅)。1999年又撥出150余萬元專款對該故居進行修復,現已對外開放。同年又投入10多萬元將位於市區西山公園內的徐志摩墓進行擴建整修,以方便遊人觀瞻。海寧文化部門認為,名人故居不同於文物古建,其保護應有選擇性,不能太濫。至於徐宅拆除一事,雖然暫無法律依據保護它,但並不是説文化部門在袖手旁觀。

    城建部門:古屋文物不能一味加以保留

    徐宅該不該拆呢?海寧市建設規劃處馬主任表示,在海寧市總體規劃時曾對這個問題提出討論,討論的結論是:古屋文物不能一味加以保留,要看其有無保護價值。馬主任説:“徐志摩出生地的房子已經破破爛爛,整個西南河區破舊不堪,實在沒法翻修。即使只將古宅孤零零地留著,也得不償失……”在海寧市舊城改造辦公室,記者巧遇該市建設局邱局長,他覺得易地保護比較妥當。邱局長説:“西南河住宅區塊規劃是今年下半年定的。就我所了解,不光徐宅,硤石鎮的木樓大部分是清朝建的,從結構上講徐宅並無典型之處。並且,由於承重的梁、柱、架都是木結構,又加上多年失修,現在東歪西倒的,拆也很有必要。如果將古宅留在那裏,周圍都是高樓大廈,就像穿西裝帶了個小氈帽,很不協調。再説這一帶舊民居無廁無水也是實情,繼續保留會給舊城改造帶來一些問題。”邱局長認為:名人故居的保護應有審批程式,在這件事情上市裏應有統一的規劃,統籌考慮。記者感到擔心,海寧市相關決定出臺之前,徐宅逃得掉滅頂之災嗎?

    徐志摩研究者:這樣的寶貝怎麼能毀掉

    中國作協浙江分會會員顧永棣先生從事徐志摩研究多年,他認為老宅應在原地加以修復。顧説,其一,徐氏老宅歷經480餘年風雨滄桑,如此古建築,海寧少見。保存它就相當於保存了一塊海寧城鎮發展里程碑,同時也為海內外海寧籍遊子保存了一條感情鏈;其二,徐自1896年誕生在這座老宅裏,直到1918年赴美留學,整整22個年頭生活在這座老宅裏,幾乎佔據其生命的三分之二(徐卒于1931年,終年35歲)。其詩作《一道金色的光痕》、散文《祖母之死》及大量書信日記所記述的人事變遷,無不以老宅環境為背景,一旦失去了老宅,其詩文就失去了事實空間的依託,遊人也無從尋蹤覓跡了。其三,歷史文物的保存與保護不是請客吃飯,有了紅燒蹄子,可以舍掉東坡肉。該老宅與幹河街新宅並不重復,而應配套。老宅代表江南水鄉封建時代聚族而居的典型,而新宅中西合壁式的建築風格,反映的是一個接受了西方現代文明後的資産階級家庭。顧永棣説:“水泥商品房萬萬千,徐志摩名居只一間。當地政府舊城改造固然沒錯,但同時又在大打旅遊牌,把這樣的寶貝遺産毀掉後,拿什麼給人看呢?”

    《浙江青年報》2000年12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