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連環畫還能收回失地嗎

    當日見稀少的傳統連環畫成為收藏品,甚至被當作郵票、錢幣、字畫、珠寶古玩那樣炒時,這種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形式,又以其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引起大家的關注——

    連環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獨特出版物,這種源於白描畫本、繡像本傳統的藝術形式,本世紀20年代初在上海興起的時候,還主要是適應市井文化的一種通俗讀物。解放後,因為連環畫的特點與國家宣傳政策、普及文化的需要相吻合,所以政府高度重視,國家投入的力度也比較大,率先發行了專門的出版物並成立了連環畫編輯室。與此同時,由於畫連環畫的稿酬比較多,作品又有面世的保證,各類畫家也都積極參與到連環畫的創作中來。隨著藝術注入的分量增加,一時間在國內外的各種繪畫評獎活動中,連環畫成了拿獎大戶,各種連環畫出版物發行量龐大,造就了連環畫事業的輝煌。

    但是,傳統連環畫也有它的先天不足:由於連環畫原創很少,大多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因此它與文學作品是共生共榮的。再加上宣傳教育的主導功能,原本以圖衍意的通俗讀物,在專業文學腳本編輯的精心加工下,其文字內涵超過了圖畫的趣味,成了廣大人民群眾重溫古典名著、認識世界名著的一扇方便的窗子。而且,“圖”的直觀性很難再現與傳達文字內涵的精微、多義和複雜。極而言之,連環畫變成文學作品的插圖普及本。

    改革開放以後,大眾文化出版事業日益繁榮,人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娛樂消遣形式增多,大家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形式各樣的文學讀物,因此,連環畫失去了它的大部分成人讀者。影視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主導地位,而內容曲折怪誕、人物造型誇張、視覺衝擊力強的日本漫畫,又旋風般地代替了孩子們手中的傳統連環畫。曾經風靡一時的連環畫失寵,市場利潤沒了,書店不進貨了,出版社不出版了,畫家也不畫了。

    應該説,老幼皆宜的連環畫從輝煌走入低谷,除去自身的原因外,也與近些年來出版社及從業者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放棄了對舊連環畫的改造,而市場上又充斥著大量低成本的盜版漫畫有關。但是,正像中國連環畫研究協會副秘書長龐邦本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的那樣:中國的老百姓是浸透著千百年中國文化的國民,即使最通俗的藝術都包含著中國文化的底蘊,我們的成年讀者本能地拒絕淺薄。因此,當日見稀少的傳統連環畫成為收藏品,甚至被當作郵票、錢幣、字畫、珠寶古玩那樣炒時,這種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形式,又以其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引起大家的關注,許多成年人重新拿起了連環畫。記者在中國書店和近期北京的秋季書市上了解到,再版的老版連環畫銷路不錯,尤其是一些傳統題材的連環畫更受歡迎。這些新近印刷的連環畫並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但還是有許多成年讀者帶著“童年的美好記憶”,以懷舊的心理前來購買。而連環畫裏“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更吸引了許多美術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他們對老一輩藝術家在創作上的精益求精而著迷。正如中國連環畫研究協會會長姜維樸先生向記者介紹的,家喻戶曉的故事、高超的繪畫技巧、雅俗共賞的形式,使具有民族性的連環畫價值永恒。

    與此同時,姜維樸先生也不無憂慮:儘管全國的幾個大城市都有連環畫的收藏市場,但每年除去幾次書市和拍賣交易會,連環畫還是在生存的邊緣掙扎。雖然幾家出版社再版了部分優秀連環畫作品,但是再版不等於新生,連環畫的創作與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近幾年來,連環畫的問題也引起了業內人士和有關領導的重視,認為連環畫一方面要吸收國外連環漫畫的優點,強調繪畫的主動作用,另一方面應融入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講求精品意識。

    已經失守近十年的連環畫陣地,還能再奪回來嗎?對這個問題,連環畫家龐邦本先生倒是比較大度。雖然他認為連環畫成為收藏品並不能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但因為成為收藏品而引起大家關注的連環畫,畢竟重新找回了一點市場。“我們的連環畫基礎很好,過去畫得很多,現在再版一些精品,用藝術魅力維持住這一點市場,先要生存下來,再圖發展。出版社從再版中嘗到了甜頭,慢慢就會促使其推出新品。”龐先生如是説。或許,收藏熱真能給中國傳統連環畫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一個新的春天。

    《光明日報》 2000年12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