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輝孔子劍刻碑真的假的?  

     懸念一:春秋時期的孔子會寫隸書嗎?

    

    懸念二:孔子在石頭上揮劍刻碑文有無可能?

    

    懸念三:衛輝比幹廟發現孔子真跡是不是炒作?

    

    日前,從河南省衛輝市比幹廟內傳出一條消息,稱孔子親帥弟子祭拜比幹時,在一塊石頭上揮劍刻下“殷比幹墓”四字,是迄今現存的唯一孔子真跡,保存至今。由於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孔子的真跡早已絕跡,因此消息一經傳出就受到一些媒體的關注,但有專家對其真偽表示質疑。為一探究竟,4月12日,記者趕赴河南衛輝比幹廟。

    

    -孔子劍刻碑最早鑲在墻上

    

    比幹廟文物管理處副主任王金良這幾天忙壞了。消息傳出後,他已送走了大批的新聞記者,沒等記者説完來意,他就直接帶記者去看孔子劍刻碑。王金良説,孔子劍刻碑不是剛發現的,1985年對外開放時就有了,再往前查,明清時代就有記載。

    

    佔地約10畝的比幹墓冢前,一塊高約兩米的石碑分上下兩部分。“殷比幹墓”四字位於下端,清晰可見。王金良指著碑的上端説,這是清乾隆皇帝親書的“宣聖真筆”四字,意為下面四個字是孔子親筆書寫。仔細觀察孔子劍刻碑,四個字中的“墓”字已經殘缺,所缺部分以水泥來彌補,四個字呈正方形排列,直徑約30釐米,很緊湊,像是鑲嵌在整個石碑上的。王金良説,孔子劍刻碑以前不是在這裡鑲嵌的,最早是在比幹廟的圍墻上砌著,1985年修繕時,做成了現在的樣子。

    

    對於孔子劍刻碑上的“墓”字還有一些傳説。王金良説,當年孔子在刻字時,對他的弟子們説,比幹是大地的兒子,“墓”字下面就不需加“土”了,於是,刻成了“莫”字。王金良解釋説,按照中國文字的驗證,古時,“墓”和“莫”應該是通假字。

    

    -專家認為真偽難辨尚待考證

    

    據介紹,1999年,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來此參觀,見到劍刻碑上的字體時説:“這是隸書,春秋戰國時期隸書還沒有出現,應該不是孔子的真跡。當然,也不能光靠字體妄下定論,還得靠文物學家來進一步判斷。”

    

    記者採訪了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劉增祝,據他介紹,從沒聽説過國內還有現存的孔子真跡,因此,不排除炒作嫌疑,對於比幹廟內的劍刻碑現在很難去判斷真偽,要等進一步去考證。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教授駱承烈表示,在春秋時期還沒有碑文出現,孔子也不可能去刻碑文。他説,以前在一些地方出現過孔子真跡,但他都親自去考證過,全是贗品。

    

    -管理處主任從四點推測劍刻碑是真跡

    

    單憑四個字如何來考證這塊碑文出自孔子之手?比幹廟文物管理處主任丁志輝説,自己多年來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有四點可以推斷劍刻碑是孔子的真跡:比幹和孔子思想很接近,所以孔子來祭拜比幹是肯定的;中國文字的演變,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小篆已經使用,所以許多字體不是在某一個朝代才開始使用,如簡體字,應該在兩漢之前就在使用;青銅器鑄造技術,春秋時期,青銅器廣泛應用,打造一把削鐵如泥的劍很容易,所以孔子劍刻石碑沒問題;清代考據説,乾隆皇帝讓人對劍刻碑考證後才御筆題詞“宣聖真筆”。記者追問,哪些書籍裏有記載劍刻碑的淵源。丁志輝説,史書上的記載都註明了是相傳,沒有肯定,自己也是推測。

    

    -即使是贗品也是世上獨一無二

    

    1999年,丁志輝曾到山東曲阜參加孔子研討會。會上,他向主辦方介紹了劍刻碑,曲阜方面也挺感興趣,專程派人來參觀,後曾提出想購買這塊碑,問出多少錢?曲阜方面説,兩千萬怎麼樣?丁志輝説,出多少錢也不能賣,這是國家級文物。曲阜那邊説,現在很難説就是孔子的真跡,也許是假的呢?丁志輝説,即使是贗品,也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如果這塊碑不是孔子真跡,那麼根據史書記載,至少也是從漢朝流傳下來的,歷史悠久,所以也有一定的價值。

    

    記者問丁志輝,是否曾想過利用這塊碑的名氣給比幹廟帶來收入。丁志輝説,這是肯定的,但比幹廟的名氣不是靠這塊碑揚名的,因為比幹被周王室親賜林姓,比幹成為天下林姓的太始祖,每年的4月初4,國內外的林姓兒女都來此尋根祭祖,捐資修堂,規模空前,這是比幹廟的主要收入。

    

    記者在劍刻碑前碰到一隊來自蘭州的遊客,他們聽説有孔子的真跡,紛紛搶著合影留念。對於碑的真假,遊客們表示,無關緊要,不管誰刻的碑,都表明後人對比幹的崇敬之情。文並攝/本報特派記者武子棟

    

    

    《北京青年報》 2002年4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