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獎”的歧視現象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中破天荒出現三位黑人演員,除了五度獲提名、曾因《光榮》一片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丹澤爾-華盛頓,還有第一次獲提名的威爾-史密斯(《拳王阿裏》)和哈莉-貝瑞(《死囚之舞》)。

    

    但歧視少數民族是奧斯卡揮之不去的陰影。有人説好萊塢及奧斯卡歧視外國人,這種説法其實充滿謬誤。遠的不説,光看今年的金球獎(所謂“奧斯卡前奏”),得獎影人中接近 一半是澳洲人,而奧斯卡提名者中也不乏英國演員。但你若不是白人、並且不會講英語,你離小金人的距離便遙遠得多。整個90年代,只有19名非白人進入過奧斯卡的五大類(即男女主角配角加導演)提名名單,佔總數的8%。

    

    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黑人演員是哈蒂-麥克丹尼爾,她因在1939年的超級巨片《亂世佳人》中扮演郝思嘉的僕人而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在領獎臺上泣不成聲地説:“我希望為我的民族帶來了榮譽。”自那以來,已有多位黑人演員獲得最佳配角,但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主角的黑人仍是雪梨-波蒂埃(1963年的《原野百合花》)。

    

    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因為據記者查訪,好萊塢演員工會中有19%的成員是非白人(包括黑人、亞洲人和拉丁族裔),導演工會中的非白人比例是8%,而美國電影觀眾中更是有高達30%的人屬於“少數民族”。可見,好萊塢電影中不遺餘力地宣傳種族平等,但自己卻不能做到言行一致。

    

    奧斯卡無法忽視演員的膚色,因為好萊塢本身尚未患有“色盲”。丹澤爾-華盛頓透露:“毫無疑問,對於黑人演員,好萊塢有一道封頂的天花板。就拿我自己來説,沒有很多人送角色到府給我演。我希望這是‘玻璃天花板’,有朝一日會被打破。我自己可能見不到這一天,但總有人會做到。”

    

    導演哈德林解釋道,據他所知,很多大製作、高品質影片在物色主角時,會考慮華盛頓,但一旦想到要為他配一個黑人“妻子”及其他黑人配角,整部影片就會從主流片演變成黑人片,這樣會影響影片的潛在市場。到最後,製片人往往放棄華盛頓,寧願選擇一個二流的白人明星,“這不是種族歧視,但這是偏見。”

    

    華盛頓的朋友、曾為他配戲的朱麗婭-羅伯茨對此現象極為不滿,她公開表示:“論演技,華盛頓早就該得他第三個奧斯卡了。我都能當影后、他卻至今當不上影帝,這世界太不公平了。”

    

    全美黑人協會會長姆富美先生表示:“我希望,既然大家都關注這個問題,奧斯卡將長期重視種族的多元化。但這幾位黑人明星被提名,是對他們個人才華的肯定,跟他們的膚色沒有關係。”

    

    威爾-史密斯似乎更喜歡“上綱上線”:“這幾個星期全美的黑人社區都會感到興奮,因為我們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會得到肯定。”哈莉-貝瑞認為這次提名是往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這對我意味著形勢在發生變化。三位黑人演員同時獲得提名,這不僅對於電影,而且對於人生,都是往平等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南方都市報》 2002年3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