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麗江古城之夜(圖)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13 日 |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麗江古城夜景一角

夏日裏,我因考察文史工作,有幸來到心儀已久的雪域高原明珠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坐落于雲南西北部玉龍雪山腳下美麗的金沙江畔,有近千年的歷史。史載,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時駐軍於此。自此,幾經滄桑,薪火相傳,而至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麗江古城以它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來自海內外的萬千遊客。

入夜的古城,遊人熙來攘往,隨著人流漫步于千年古道,把身心融于古城的夜色裏,去聆聽古城的脈律,感受古城的迷人的魅力。細雨潤撫下的麗江古城曼妙多姿,風情萬種,古街道平潔光滑,各式各樣的紅紗燈、宮燈和河燈以及閃爍的霓虹燈給古街道撒滿斑駁的光影,閃爍著城市的五光十色,使人仿佛徜徉于醉人的舞池裏。古橋、溪水和街樹融于一片殷紅裏,讓古城充滿浪漫神秘而又不失現代氣息。古城民舍具有典型納西族建築風格,一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兩層純木質樓閣,灰瓦紅檐,古樸典雅,院內遍植花草,處處清雅,處處芬芳。門前不可或缺地挂著紅燈籠,散發著這個千年古城迷人的主體色彩。依水而築的青磚瓦房鱗次櫛比,房舍前後,河道密布,彎橋座座,橋下流水潺潺,穿墻越戶蜿蜒而過,水旁垂柳臨風搖曳,似是向遠道而來的客人招手致意。水旁垂柳下,店舖林立,茶座、酒吧。客人如潮,熱鬧非常。安適的納西人或提水浣衣,或燒水煮飯,禮貌熱情地招呼客人進茶舍小坐。水質清澈,近在咫尺,細雨煙柳,小橋流水讓人頓感眼前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據統計,古城內縱橫河道上分佈著各式小橋300多座,密度居全國之首。“家家門前垂楊柳,戶戶房後清水流”,麗江古城因之被譽為“高原姑蘇”和“東方威尼斯”。

小憩于水旁的茶座,茶香撲鼻而過,看腳下流水歡暢,迴旋的波紋輝映著古城五彩的夜色,任憑弱柳拂風掠面,聆聽對面閣樓傳來憂傷纏綿的納西古樂,流水、岸柳和傳統古樸民宅交織一起,古色古韻,樂頤養心。意闌珊,情遲遲,使人身心陶醉於古城歡悅的夜空下,忘記一切人間苦悶、失意與奔命,讓煩躁心靈慰藉于古城的溫馨的暮色裏。

信步于古城的街道河邊,一家家風格別致的餐館,主人熱情而彬彬有禮的召喚,風味獨特的納西粑籽、炒餌絲、雞豆涼粉、沙鍋米線等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駐足忘返。

麗江古城的中心也是最繁華的地方要數四方街了。四方街是由互相連接的店舖圍成的一塊方形廣場街面,這裡是昔日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金字招牌,在中華民族同西方諸國貿易往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這裡依舊商業昌隆百貨、藥材、古玩、肉食、蔬菜、酥油餅等在這裡上市交易。興隆的經營市面讓人感覺這裡自古繁華。入夜的四方街,在或紅或綠的城市街燈下,人影攢動,各種服飾、各種語言、各種藝術在這裡交融,古城雖小,卻有著國際大都市的十足韻味。厚重碩大五彩石鋪成的古街道,長期被馬踏人踩已磨損得凹凸不平,但絕對平潔光滑,一塵不染,漫步其上,懷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古商民金屬古玩倏忽間墜地的清脆聲仿佛縈繞耳邊。最愜意莫過於欣賞或加入伴隨著悠遠迷人的東巴樂舞手拉手激情狂歡的納西族露天舞蹈了,在激越的樂舞聲裏,讓心胸盡情舒展,讓激情恣意揮灑,消除一天的疲憊。

四方街周圍小巷條條,曲徑通幽,四通八達。民宅飛檐翹瓦,燈籠高懸,一字長蛇延伸視力所及處,輝映著木柱長廊,朦朧而又清晰,令人感受千年古城的古樸、典雅、神秘和久遠以及雪域高原那份特有的寧靜和安謐。

聽導遊説,古城盡頭連著山,傍著水。原來古城沒有城墻,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主因是相傳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倘若築城,猶如“困”字,不吉利,於是世代沿襲下來。這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是絕無僅有的。麗江古城為之缺乏莊重和威嚴,漫步於此,給人的感覺是永恒的古色古香和恬靜幽閒。

在古城街燈輝映下,最能吸引人們視線引發人們無限沉思的當是那代表農耕時代日夜回轉的“大水車”和“東巴壁畫”了。“大水車”古雅滄桑,深深鐫刻著納西人不尋常的農耕歷史,也向遊人訴説著納西文明的不朽與輝煌。尤其是“東巴壁畫”,色彩鮮艷,線條柔美,人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糅合了佛教、道教和喇嘛教的經典故事,給人以美的享受。人陶醉之餘,令人不禁感嘆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的“東巴文化”的無窮魅力和麗江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麗江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實屬當之無愧。

儘管時至午夜,絲毫不感倦意抬頭看賓館閃爍的燈光招牌,仿佛看到身背幼兒的納西族婦女,向你不住地誇耀著納西酥餅的甘香,那醉人而又憂傷的納西古樂縈繞于耳際,久久不能離去…… (杜文淵)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6-12 第07版)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