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名著改編:亦步亦趨大刀闊斧

    近年來,根據經典名著改編的文藝作品頻頻出現在舞臺上,話劇有《生死場》、新版《日出》、《原野》、《盜版浮士德》,戲曲有京劇《駱駝祥子》、越劇《孔乙己》、川劇《金子》、評劇《祥子與虎妞》。與新創作劇目相同,根據經典名著改編的舞臺作品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它使後人有了站在先人肩膀上前行的機會與優勢。對待經典我們是應該懷著敬畏的心態亦步亦趨,還是借助經典的力量進行今人大膽的創新與改革?在昨天由《新劇本》編輯部與北京劇協、北京文聯研究部、文藝報聯合舉辦的“名著改編與戲劇創作”研討會上,成了專家學者爭論的焦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傅謹、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孟繁華等人認為,經典是經時間的洗練沉澱下來的精髓,我們應懷著一種敬畏的態度對待它,經典的改編要適度。孟繁華説,近年來經典改編最成功的當屬《生死場》,原小説中散淡的情節被改編者田沁鑫強化成了激烈的戲劇衝突,看後令人震撼。當前,如何使經典迎合民眾口味,迎合市場需要成了困擾經典改編的大問題,但無論怎麼改原著中作者的基本價值觀念不應該丟。傅謹的態度更鮮明,他説當前經典改編常提到三點理由:一是經典名著不可能在幾十年後原封不動出現在舞臺上;二是經典往往受到當時創作年代的局限,難以符合今天人們的審美需求;三是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有創新才有發展。他本人不同意這種説法。他認為今天無法使經典原樣重現是今天創作者的能力不足,像某些作品把經典改得面目全非是對經典的一種踐踏。有思想的創新者應該拿出自己的新東西,而不是非得用經典做實驗。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廷芳、著名戲劇評論家童道明等則對借經典之力大膽創新的做法給予了積極的支援。葉廷芳説,再美的東西看1000遍也會使人厭倦,只有多樣性才能推動藝術的發展,任何古代名家和現代大家都沒有讓後人永遠仿傚的理由。林兆華的《茶館》通過舞臺透視渲染了老北京民俗風情,通過傾斜的柱子加深了舊社會即將滅亡的寓意,就很成功。任鳴的《日出》只在一些生活細節進行了改動,缺乏大手筆,所以讓人看了不解氣。李六乙的《原野》雖然讓很多人看不懂,但卻可以從中看出他個人的追求和努力。童道明認為,二十世紀是導演掌握更多主動權的時代,很多舞臺作品往往是導演與編劇共同創作的結果。作為導演,他更關注的是今天觀眾的需求,他對劇作的藝術解釋肯定會區別於原作者的初衷。此次由人藝改編曹禺名著引發的爭論,實際上是一次戲劇觀念的衝突,我們需要不同的戲劇觀,多種戲劇觀並存,必會在舞臺上産生多種藝術形式,這對整個戲劇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北京日報》 2000年11月2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