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馮驥才:閱讀能帶來詩意生活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3 日 |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馮驥才書語人

要學會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平面的書籍應多讀那些古典的世界名著,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精華。而活的、立體的書籍會帶給人更為豐富的知識,比如自然博物館、藝術展等。古詩詞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在現實生活中創造詩意。

馮驥才不是一名普通的文化人。與一般純文學作家不同,他才華橫溢,涉獵廣博。馮驥才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他認為,少年時期閱讀的書籍對人的影響很大。他很喜歡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對葉聖陶的文章也有印象,但是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古代的詩歌。這些閱讀時就能産生畫面感的古詩令馮驥才産生了濃厚興趣。“不是説某首詩對我立即發生作用,關鍵是引導。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能逐步把我引入唐詩的境界,使我一下子愛上唐詩,愛上古典文學。”因此,他忠告教育者應當挑選那些最好的精神食糧給孩子,使他們一下子能看到最好的東西,孩子們在一開始就進入文化的中心和深層非常重要。

教育對他來説是一個新的領域,他依然充滿自信,他説,只要學生有才華,教師就應當成就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改造他。大鳥的責任是幫助小鳥學會運用自己的翅膀。多麼形象的比喻,多麼深刻的領悟!

他認為,人要學會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平面的書籍應多讀那些古典的世界名著,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精華。而活的、立體的書會帶給人更為豐富的知識,比如自然博物館、藝術展等等。

與大多數人讀書方法不同的是,馮驥才自創了“想像讀書法”。原來他家中有舊藏書千余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撕被毀。抄家之後,他把殘書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書頁都萬分珍惜地斂起來,整理、縫訂,破口處全用玻璃紙粘好。完整者寥寥,殘篇散頁卻有一大包袱。逢到苦悶寂寞之時,便拿出來讀。他把半本《約翰·克利斯朵夫》幾乎讀爛了,散頁的中外詩詞全部爛熟於心。

馮驥才覺得讀這些無頭無尾的殘書倒別有一種韻味,他説:“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經驗,調動出我生活中最生動、獨特和珍貴的記憶。斷臂的維納斯像,你不知不覺會用自己最美的想像去安裝她。書中某一個人物的命運由於短篇少章不知後果,我並不覺得彆扭,反而用自己的想像去發展它、完成它,享受自己的想像才是最醉心的,這是藝術創造者們所獨有的一種享受。”以後,他就脫開別人的故事軌道,鋪上紙,“寫下心中藏不住的、唯我獨有的故事”。這也就使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在中國作家中,馮驥才最喜歡魯迅的作品,他欣賞魯迅用他那獨特的眼光穿透國民性。他認為,文學強調個性,魯迅的成就是寫出了一個民族的個性,像小説《阿Q正傳》、《孔乙己》以及一些雜文。他由衷地感嘆:“魯迅給世界文學提供了一個個從未有過的人物,非常感性,又非常理性。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作為一名文化人的‘文化良心’。”“文化良心”集大成者魯迅對馮驥才影響至深。

馮驥才支援搶救和保護民間文化遺産就表現了他的“文化良心”。他認為文化保護比寫一部小説更重要。

馮驥才對民間民族文化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感情。在天津人眼中,他不僅是一位饒有成就的作家、畫家,還是一位熱愛歷史、熱心保護文物的專家學者。他的小説《三寸金蓮》、《神鞭》不僅膾炙人口,而且包含了豐富翔實的民俗文化知識,深刻剖析國民性,耐讀耐看,令人回味無窮。他為天津小洋樓、估衣街等舊址的修繕保護,為楊柳青畫的繼承與發展而奔走呼號的義舉,著實令人感佩。

20世紀90年代,國際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影響日盛。國內,現代化腳步衝擊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舊城改造全國鋪開,危房陋屋成為首當其衝的改造對象,古老的、精美典雅的、蘊含歷史資訊的危房也在改造之列。600年曆史的估衣街是天津最古老的商業街,街上的百年老店“謙祥益”、“瑞蚨祥”是北方大商埠標誌性建築,街與店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9日,曾在天津老城區生活過十幾年的馮驥才得知老街要拆,立刻致信市長,大聲疾呼:“哪個城市擁有一條老街,即是擁有一件傳家寶。”

馮驥才對城市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在《今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感情憂憤的文章《老街的意義》。“文物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文物是指歷史建築的精華,如皇家建築、宗教建築;文化是指歷史街區,如北京四合院、衚同等。國家有文物保護法,文化沒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個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將無根。”是啊,城市不僅是我們棲身的家園,更是我們靈魂的家園!為呼籲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他撰寫了大量飽含深情的文章,出版了有關城市傳統文化研究的專著。《手下留情———現代都市文化的憂患》、《緊急呼救———民間文化撥打120》都是那麼膾炙人口。

馮驥才非常欣賞秘魯作家略薩的話:“對一個作家來説,最重要的不是你運用何種方式寫作,而是你對整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所給予的關注。”馮驥才對民間文化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做文章上,而是身體力行地去行動!他樸素的話語令人難忘:“我喜歡行動———用行動來實現思想,或者把思想變成充滿活力的行動。”

為將要失去的古城留影,他拿出幾十萬元稿費邀集文化、建築、考古、民俗、攝影界等人士展開搶救老街行動:錄影、拍照、錄音、挽留一切文化細節。搶救志願者拍攝的兩千多幅照片印在《舊城遺韻》、《小洋樓》、《海河流域》等畫冊上。這三本畫冊較完整地保留了600年津城的文化氣息。

2000年2月10日,馮驥才簽名出售《估衣街珍存》明信片,他意將估衣街街貌像《舊城遺韻》一樣珍存在百姓心中。一個月的搶救行動動搖了估衣街的動遷計劃,街上的文物得以部分保留。如今,估衣街仍然是天津人驕傲之所、外地人駐足觀賞之地。

1998年,馮驥才建議成立“老城博物館”以展示老城文化。他説:文物的精神價值遠遠高於它的財富價值,因為文物是珍貴的歷史見證。為籌集博物館的資金,馮驥才率先買了一萬多元的老城文物:磚雕、石獅子、雕刻木匾等,捐贈給未來的博物館。2001年,“老城博物館”在一座四合院門前掛牌。建立博物館表現了他的文化見識、文化眼光和文化情懷。他認為,博物館的建設可以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城市擁有水準很高的文化環境,應多挖掘其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內涵,挖掘純粹的文化價值,將城市歷史的真正意義釋放出來。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