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人眼中的中國民樂  

    2月10日中午,香港的中樂團以他們和諧嚴謹的演奏為維也納金色大廳奉獻了與前四年完全不同的中國民族音樂春節音樂會,讓維也納聽眾耳目一新。相隔僅一天,中國紅星民樂團大年初一晚在金色大廳的演奏,也把中國民族音樂傳統的一面展示給維也納的聽眾,令金色大廳掌聲雷動。

    兩個樂團兩種風格,都在維也納掀起中國民樂熱,是什麼使維也納聽眾如此著迷,是什麼使維也納聽眾對中國民族音樂五年來熱情不減呢?

    ■維也納總在驚喜中

    中國民樂春節維也納音樂會在世界著名的音樂聖殿形成每年固定演出的傳統,可謂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記者在金色大廳採訪奧地利中國音樂愛好者協會主席維德拉教授時,他説:“你都親眼看到了,每次中國民族音樂會都能夠爆滿,是因為中國音樂太豐富了,每次來都有新的東西介紹給我們,所以每年都有新的奇跡出現。”的確,從1998年起,中國民族樂團每年春節都帶來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演出形式,大到民族交響樂作品,小到各種樂器的獨奏,最古老的古琴、古箏、塤、琵琶演奏的古曲,以及香港中樂團帶來的彭修文、譚盾等人的現代音樂,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形式,讓維也納人在五年內聽到了一個龐大世界的各種音樂元素。

    五年來,每年都在金色大廳聆聽中國民樂的觀眾諾爾曼 帕托斯格對記者説:“這五年對於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來説,是一個奇跡,聽到了中國民族音樂太多的東西,我們維也納人突然發現中國的民樂是一個博大的寶庫。香港中樂團能夠演出與西方交響樂類似的大型作品,而紅星民樂團可以用古老的樂器演奏最生活化的小品,應該説,中國民樂到現在為止,維也納對它還沒有完全了解,相信每次還會有更多的新東西。”

    ■要成為維也納的傳統

    無論是第一次聽中國民樂的觀眾,還是五年來每年光臨的樂迷,對中國民樂成為維也納的傳統節目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紅星民族樂團的音樂會上,奧地利眾議院議員舒爾茨先生是頭一次在這樣“隆重”的場合聆聽中國民樂,他認為:“中國民樂每年來維也納,這是用音樂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很好的形式。”奧地利空姐貝婭克曼説:“中國民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在已經進行到第五年了,我希望形成傳統,我會每年都來看。”

    身為奧地利中國音樂愛好者協會主席維德拉認為:“其實,這五年已經把中國民樂每年春節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形成了傳統,因為每年在這個時候,中國民樂是金色大廳最好的演出,成了全城的焦點。所以,它與新年音樂會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中國民樂引起的爭論

    當香港中樂團和紅星民樂團相繼轟動金色大廳以後,中國民樂也成為這裡媒體的一個話題,尤其是香港中樂團在演出了幾部大型交響樂作品後,現場氣氛達到35年來最火爆的頂峰,然而,直率的樂評家們在這裡的媒體上發出了兩種聲音,一些媒體評論香港中樂團的“演奏技術達到了與西方交響樂媲美的程度,為維也納觀眾打開了中國民樂的另一個世界”。而也有些媒體直言不諱地認為:“中國的春節帶給維也納的音樂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不應該與西方交響樂靠攏。”

    然而香港中樂團在金色大廳得到的暴風雨般的掌聲就很説明問題,中國民樂自身的魅力是什麼也阻擋不了的。觀眾諾爾曼 帕托斯格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都十分出色,作為聽眾我都很喜歡,因為它們都很神奇。”而維德拉教授認為:“從技術上講,香港中樂團有著很好的技術,解決了中國民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從欣賞的角度看,兩種風格都有著奇妙的聲音,都很好聽。不能説哪一種更好,只能説中國民樂表現力太豐富。”

    當記者了解聽眾最喜歡的作品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幻想曲》和《西北組曲》,同時也提到了《打春》、《打宮門》、《戰馬奔騰》等民族民間樂曲。看來,只要是中國民族音樂,對維也納人來説都是新奇和受歡迎的。

    

    《北京青年報》 2002年2月15日

    


“我對中國民樂情有獨衷”
——訪著名旅法作曲家陳其鋼
大陸民樂在臺未演先轟動
兩岸民樂交流不單向
新年音樂會推出“中國菜”
維也納金色大廳將再次迴響中國民樂
民樂驚巴黎 迷人在於純粹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