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八閩千姿——“客家珍藏館”


    在“客家祖地”閩西,有兩個客家館,一個是“客家首府”長汀城中的“客家博物館”,另一個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內石門湖畔的“客家珍藏館”。

    與當地政府部門創辦的“客家博物館”相比較,今年年初才創辦的“客家珍藏館”要小得多,但其作為一家對外開放的私人珍藏館,實屬罕見。

    館中收藏牌匾、字畫、硯臺、瓷器、石雕、像章等文物藏品一萬一千余件,經年積累,洋洋大觀。其中,古代四大名硯、漢代昭明鏡、王莽時的錢幣、唐畫聖吳道子畫孔聖像的拓片、金朝的三彩福壽碗、蘇東坡的硯臺、清代名畫家的墨跡、海瑞的題匾、出土漢白玉、四堡雕版等,多為珍藏。

    到冠豸山的遊人,少不了要入館看看,隨館主參觀珍藏館。那是遊冠豸山的另一種享受,在品味純情山水之外,又解讀古老的歷史與文化。閃爍著歷史與文化光芒的藏品,“每一件都有一個故事,每一件都有一份緣”。

    “如竹如松繼繩前緒,學詩學禮房佑浚人”,是館中一副匾額上的聯文。這副匾額就挂在珍藏館展廳正對大門的墻上,格外醒目,遊人進館迎面即可見。它的得來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在龍岩新羅區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是個民間老醫生,他家中很窮,身體不好,又無子嗣,孤苦伶仃,他總是身穿長褂,人稱“怪老頭”。館主經行中朋友介紹相識老人,首次見面即很投緣,第二次見面老人就相贈祖傳匾額並相告匾中的秘密,第三次再訪時老人卻已辭世。

    摘下匾額,館主説出了其中的秘密,原來,這副匾額後書寫著老人祖傳的治喉秘方,此秘方出自老人的留學日本的上代。儘管家中貧困,老人也未變賣“秘方”,而一直恪守著“不可外傳”的祖訓。

    説起這些,館主不免有點傷感,但更多的是感激。正如這位老人一樣,有人贈送最早的毛主席紀念章,有人將自己收藏的啟功書法作品奉贈于館……館主從心底裏感激那些關心著珍藏館的人。

    館主叫黃華源,出身農家,是一個已有十多年收藏史的年輕收藏家。他自小偏愛美術,高考落榜後曾到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浸染藝術三年。迷上收藏,緣于他的一位中學美術老師。而走上收藏路後,他是“死不悔改”,為了一件藏品,就是花光積蓄也在所不惜。

    一次,為了收得一件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安徽歙硯,衷情硯臺的黃華源把家裏所有的錢都掏出去了,氣得沒米下鍋的老婆叫他去吃“墨盤”(硯臺)。

    “看到喜愛的東西,沒弄到手就會日不安夜不寧。”每每看到可收藏的東西就雙眼放光的黃華源,自感個人力量的不足,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完善、健全珍藏館,以免其自生自滅。

    不過,館主對客家珍藏館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他説:“連城是客家民係聚居地之一,珍藏了不少飽含濃郁的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這些文物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粲的明珠。”黃華源已經開始設計著他心中的客家珍藏館:“要以客家為主題,以圖片、文字、實物來展示客家的歷史與文化,方便遊人參觀,了解客家。”他準備在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召開之時,拿出所收藏的客家文物珍品,給海內外的客家鄉親奉上一頓“文化”美餐。(完)

    

    中新社 2000年11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