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旅遊商品一聲嘆息


    明天,第三屆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將進入最後收穫階段,屆時幾百件頗具新意的旅遊商品將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廈與中外旅遊者見面,由遊客投票、專家評選,推出最受旅遊者歡迎的旅遊商品和本屆獲獎作品。這屆大賽的舉辦對改變目前旅遊商品市場讓人失望的狀況無疑是一場難得的及時雨。

    旅遊商品失望聲不斷

    旅遊商品的品種真的少嗎?從絕對數量上看,這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據統計,目前北京僅定點商店就由以前的70多家增加到如今的128家。再加上不計其數的個體旅遊商品經營者,數量幾乎達到數千家。據調查,1999年海外遊客在京旅遊消費總量已達4.6億元,其中用於購買商品的費用比例由1989年的11.3%上升到去年的18.4%,遠遠高於4%的住宿費比例。

    雖然旅遊商品的銷售額有所增長,但記者在一些旅遊商店調查時發現,相當部分的遊客購買旅遊商品並非“情有獨鍾”,而大多抱著“來此一遊,買點東西才不虛此行”的無奈心理。事實上,人們對旅遊商品的失望之聲一直不絕於耳。

    旅遊商品“弱”在哪兒

    北京市旅遊局局長于長江概括目前市場上旅遊商品總體不足時用了一個“弱”字。弱在一缺精品缺品牌,二缺品位。最讓人頭疼的還有旅遊商品的千篇一律問題。如今在北京旅遊,隨處可見上海的手工藝特色商品檀香扇、竹箸;在昆明,也能買到北京的茯苓餅、果脯甚至烤鴨,幾乎沒有什麼差別;陜西、山西的民間剪紙和小吃,在一些大城市中照樣不缺。這一方面固然説明旅遊大市場的流通越來越通暢,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出各地旅遊特色商品的研發創新能力相對滯後呢?遊客找不到特色産品,也找不到了“購物”的感覺。

    另據分析,在目前大多數旅遊商店中,所經營的旅遊商品大多是質地高貴、價格不菲的高檔古董,顯然其目標消費群定在國外顧客,而適應國內遊客消費水準和審美情趣、價格適中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少之又少,例如五六年前曾在國內外遊客中風靡一時的陶制撒尿小泥人單價不過兩三元,卻引得不少消費者紛紛慷慨解囊,目前這種商品在遊客中顯然已經輝煌不再,然而更新的創意又在哪呢?

    旅遊商品怎樣打特色牌

    那麼,特色商品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旅遊》雜誌社楊乃運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特色內容之一是産品能真正代表、表現當地的文化特色,這樣的産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才具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遊客也才會買。特色內容之二是,産品構思新穎,難以快速大規模倣冒、複製。而想創作生産出這兩類特色産品,都離不開創新意識。加強對這一類特色産品的快速研發能力或許正是解決目前旅遊商品不盡人意的關鍵所在。

    

    《北京青年報》2000.10.19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