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透視假日經濟—“黃金遊”不是擁擠遊


    

    國慶旅遊“黃金周”已過,此間有關專家認為,今年國慶旅遊市場的許多現象值得人們冷靜思考。

    ■思考之一:市場不旺並非絕對不好

    連日來國家旅遊局和各地發佈的旅遊預報顯示,重點旅遊區住宿預訂為“未滿”的佔絕大多數,“很滿”的極少。據江西南鐵旅行社介紹,“十一”期間無論是出去的還是進來的遊客都比“五一”少了一半,出境遊只有“五一”期間的三分之一。

    經濟專家評析説,“十一”旅遊市場不旺並非絕對不好,總之,“黃金遊”並不意味著“擁擠遊”。具體分析起來,原因有二:首先是“五一”出遊時的擁擠場面及旅遊市場的一些不規範狀況,讓不少人打消了假期旅遊的念頭。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人表示要有意避開旅遊高峰,另尋時機出遊。另外,新的度假方式正在不斷涌現,旅遊並非是度假的惟一選擇。據記者了解,許多家庭在“十一”期間選擇了健身、聽音樂會、回家團聚或是參觀博物館,選擇旅遊的僅佔一小部分。

    專家認為,事實上對於大量的生態旅遊景區,將遊客控制在日最大客流量以下,對保護景區生態環境不乏好處。另一方面,旅遊經濟並非是假日經濟的全部,刺激假日消費應多出招。

    ■思考之二:需求多樣還要特色服務

    國慶之前,杭州市有關部門曾設想,近年來興起了“體驗式旅遊”,不少遊客喜歡與當地人同吃同住,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作為景點接待能力的一種補充,家庭旅館應該大有市場。然而,這一不少人看好的新事物,卻陷入了無人買座的境地。

    一位開辦家庭旅館的村民説,要讓遊客知道這裡能住,就得登廣告,可這花費不小。自己去拉客,叫人家咋相信?如果有仲介公司收集房源發資訊,或有關部門能將我們的電話統一印發給一些賓館,這些賓館在客滿時能把家庭旅館介紹給客人,那該有多好!

    這位村民的話道出了一個假日經濟中的大問題,我們的假日服務想得還不夠細,挖掘得還不夠深,尚不能和消費者的需求“接軌”。

    記者國慶期間在杭州、福州、廣州等地採訪時發現,一些野外出遊用的物品———露營帳篷、登山靴、指南針等在市場上少見蹤影,記者也沒有找到專門的商店。一些地方的旅遊産品除傳統的壽山石雕、牛角梳、根雕外,賣的大都是一些簡單的工藝品,上不了檔次,令不少旅客抱憾而歸。

      浙江大學旅遊學院傅文偉教授認為,人們的假日消費需求是多樣性的,商家端出的“旅遊套餐”中,應當滿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實行分類經營,細分市場,靠特色和個性吸引不同階層的遊客,只有這樣才能把假日旅遊“蛋糕”做大。

    ■思考之三:別讓誤區毀了長遠發展

    在國慶期間許多旅遊景區採訪時記者發現,許多遊客用誇張的熱情投入到並不值得投入的旅遊對象中,最後演變成“為旅遊而旅遊”。

    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些遊客。他們認為,這種“假日旅遊運動”至少存在以下幾個“誤區”:一是令人對啟動內需産生誤解。消費者在假日多消費一些,工作日少消費一些,這是從來如此的常態,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從全年平均量看,消費量不會有大的起伏。企圖以假日衝動型消費來擴大內需,這是一種誤解。啟動消費的真正關鍵,還在結構調整、分配調整和社會保障的完善。

    二是讓人覺得中國已到了“全民出遊”的富裕階段。其實老百姓還並非想像中的那樣有錢。

    三是有可能因為“一時之計”而破壞了旅遊産業的長遠發展。就拿國慶期間在上海浦東舉行的一次花博會來説,遊客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真正的愛花者,帶著極大的期望來遊園。但是一次失望的賞花經歷多多少少破壞了他們的興致。記者已經聽到不少人在發牢騷:“以後再也不上這樣的當了”。近日也不斷有報道説,全國各地有越來越多的人被狂熱的長假旅遊“嚇倒”,表示以後如果有這樣的長假,不想外出了。遊客的這種“需求心理”,對於旅遊産業的發展大大不利。

    

     《北京青年報》 2000年10月0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