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科學家研究把奈米技術應用於心臟病手術

    我國醫學科學家最近在把奈米技術用於心臟病手術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這項研究是把一種網狀聚脂型材料做成的套子包裹在心臟表面,幫助心臟收縮以防止其擴大,從而有效恢復心臟的正常功能。

    北京友誼醫院的心外科專家王天佑教授日前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説,這種新技術已經在動物實驗中獲得成功,近期內將對病人進行臨床手術。他説:“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把奈米技術應用到這種手術中,即利用特種物質製成奈米級的超細小微粒,使其附著在網狀材料上,這樣一來,網狀套將更具強度和韌性,還能儲備一定的能量,使心臟回彈更加趨於平穩。”

    他説,假若這項研究取得成功,奈米聚脂材料網狀物就可以替代肌肉,並且不再需要安裝價格不菲的起搏器,手術方法將大為簡化,費用將至少降低一半。

    人工“包心”手術——專業術語是動力性心肌成形手術——是目前國際上治療頑固性心臟衰竭的最新技術,其中最關鍵的網狀套子是由一種專門用於修補身體缺損的醫用布改造而成的,厚度約為二三毫米,非常富有彈性。

    據了解,中晚期心衰竭仍然是當今世界臨床領域研究探討的難點和熱點。許多心衰患者晚期異常痛苦,生活品質下降,存活時間縮短。

    傳統的“包心術”是把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移植下來,並包裹在心臟外面,目前全世界完成的此類手術僅有1000例左右,而其中以人工裝置取代肌肉施行只有幾十例。

    王天佑介紹説,8年前,他與美國一家醫院合作,在中國首次為一位36歲的嚴重心功能不全的男性患者成功進行了“包心術”。當時取下了這名患者的背闊肌,將其移入胸腔包裹心臟,同時植入起搏器,刺激背闊肌與心臟同步收縮,達到輔助心臟的目的。

    被稱為“中國包心第一人”的患者王金剛是北京朝陽區公安分局的一名警察,現在他每天騎自行車像正常人一樣上下班,投入緊張的工作。而許多采取藥物治療的心臟病患者,他們的運動耐受能力遠遠不如王金剛,其中一部分甚至在三五年內就病逝了。

    王天佑説,我國已經成功完成3例包心手術,雖然效果良好,但是對普通老百姓來説,費用十分昂貴,需要20多萬元人民幣,此外,這種手術需要人體肌肉作為輔助材料,會使病人遭受皮肉之苦。

    清華大學奈米材料專家認為,運用奈米技術製成的醫用材料耐腐蝕,具有良好的與血液和內臟的相容性,使用壽命長,不含毒副作用,是理想的人體內部補充材料。

    新華社 2001年8月0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