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精神疾病偷襲中國白領麗人

    精神病患者在我國呈白領化、女性化和低齡化趨勢

    中國:1600萬精神疾病患者,散佈于13億人口之中的這個數字正在增多,我們每一個人隨時可能使自己由分母變成分子。更為嚴峻的事實是:病患者的白領化、女性化和低齡化的特點開始顯現,這個苗頭的後果是讓人擔憂的。

    25%城市人有心理障礙

    白領危機:雖然目前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表明白領中的精神障礙者所佔比例,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商人、成名文藝工作者,三資企業高級職員,機關公務員等出現在各種心理諮詢門診卻是事實。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據專家估算,城市中有25%的人存在顯性或隱性心理障礙。“其中一半人又是佔社會少數的白領階層。”北京同仁醫院心理諮詢科的一位大夫分析。在強大的壓力下,白領對事業的期望高於一般人,對情感問題的協調解決又會受到種種制約,這些問題的困擾會使他們很難抵禦精神疾患的偷襲。值得慶倖的是,白領在精神衛生方面的意識高於其他人,在很多心理諮詢門診,白領諮詢者的比例將近半數。

    女性感情豐富敏感多慮

    女性危機:我國20世紀90年代對7個主要省市的調查表明,約有27%的女性患有精神障礙。目前,30歲以上的都市女性患抑鬱症的比率正在上升。去年在北京結束的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術會議的一份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異常心理的發生率,患功能性精神病、神經症、心身失調症、暫時性精神失調和失戀後抑鬱症等的男女比例,甚至自殺率,女性均高於男性。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專家分析,除女性本身感情豐富、敏感、多慮的生理因素外,這與社會上出現的新現象有關:比如離婚、婚外戀、性騷擾等。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往往是家庭重於事業,一旦失去家庭,也就無從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容易出現異常心理。

    獨苗難以應付考試壓力

    低齡危機:官方數字稱,我國青年人的疾病負擔一半是由精神疾病所致。在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裏,最熱鬧的是兒童門診。全國22個城市協作調查顯示: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3%,在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中華少年》雜誌前總編輯、兒童工作者王路遙編審認為,獨生子女制度引發的中國家庭和人口機構的改變,撫養方式的變化,不可能不影響到兒童的心理健康:獨生子女一方面被家長嬌慣,一方面缺少同伴,容易導致他們社會適應能力差,另一方面,他們又很難擺脫應試製度帶來的沉重壓力。

    大洋網2001年7月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