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楚光委員:為人民的健康醫療保障呼喊




    生老病死,求醫問藥,是與人們應該享有生命健康保障權利攸關的大事。20多年的改革春風,使社會經濟感受到關乎生命健康的醫療改革和春意,一次次的醫療改革換來的是一次次的積怨。人們生活收入提高,卻有不少的份額被越來越高額的醫療費用吞食了。據調查,約有50%的人因經濟原因,有病不能就醫,醫療保障常常成為下崗和退休職工陳情請願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已關乎到社會穩定的大計。醫療問題到底怎麼了?是到了需要大疾呼的時候了。

    一、 醫療改革中的熱點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1978年至1997年,全國職工醫療費用從27億元猛增到733.8億元,增長幅度為28倍,1.4億城鎮人口花掉了全國總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以上。公費醫療開支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同期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同時,公費醫療制度對各類職工撥款標準不一,差異巨大,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如湖北省公費醫療撥款標準:省屬大專院校80元/人年,省市機關部600元/人年,正廳以上幹部8000元/人年。由於實行公費醫療,藥品過度消費甚至浪費成了社會一大問題,實行公費醫療單位負擔沉重,省直機關16000多人,省財政撥款6000多萬元,實際支出9000多萬元,缺口3200萬元,武漢某大學在職教職工1840人,退休職工近700人,2000年醫療費實際支出是:每人平均744元/人年,高知高幹2144元/人年,退休職工3958元/人年,離休人員21893元/人年,超支420.79萬元。公費醫療的巨大漏洞已嚴重制約和妨礙了各單位其他事業的正常發展。

    藥品價格的瘋漲,給人民群眾看病吃藥增加了極大困難,現在人民群眾普遍感到看不起病治,貴重藥、進口藥代替了常用藥、國産藥,病患者為此要支付大量不該支付的錢。據調查,因感冒去醫院看一次門診,花費近100元;因肺炎住院4天花5000多元;淋巴腺開刀,住院10天,花費8000多元。據初步統計,病人在武漢市看一次門診平均需花費79元,如按武漢市職工每人平均月收入417元(1998年)計算,約佔19%,按下崗工人月生活補助費80-200元計算,僅一次門診就要佔其生活費的40%-100%,實際上很多效益不好的單位和國有企業的職工,2-3年不報銷醫藥費或多年一次也未能報銷醫藥費的已屬常見,以致人們有病不敢去醫院,小病拖,大病扛,與少數享受高額公費醫療的人,小病大養,無病呻吟,住高級病房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些狀況危及了人民大眾的生活,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已到人怨鼎沸的程度。尤為令人憂慮的是,這樣反映極為強烈的社會問題,如此長時期地得不到醫療主管部門的重視,舉措很不得力,是到了引咎反思的時候了!

    二、 醫療體制和管理混亂是産生諸多矛盾的主要原因

    醫療體制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和醫院管理、醫藥管理方面的混亂是造成當今醫療衛生領域內出現諸多矛盾的主要原因,表現為:

    1、 政企不分,行政管理權往往被用來為該行業的經濟利益服務,企業經濟效益等同於行政管理效率。

    2、 國家對醫院的投入不足,幾乎所有醫院都是40%的工資和全部獎金靠自己賺取,致使醫院將個人所得與醫藥收入掛鉤,任務層層分包到各科室、病房,形成了各顯神通,爭奪“財源”的不正當競爭。諸如給病患者無休止地開列各種檢查;科室自建檢驗室,自購檢驗藥品,自行檢驗;將勿需住院的患者收住入院或拖長住院病人住院時間;外科病房在換藥費、繃帶費、特殊費等方面創造名目繁多的收費以增加醫院的收入。

    3、 醫院管理體制不順。各級醫院50%(有的小醫院甚至是70%)的收入靠藥品利潤,“以藥養醫”成為醫院正常運作的手段。為獲取更多收入,藥品價格無節制地攀升,中間環節的黑色因素不斷加大。如媒體報道的遼寧某藥廠生産的普通抗生素藥,出廠價僅為4.7元,到醫藥公司上漲6.8元,可是通過醫院藥房到患者手中達27.8元,僅從醫藥公司到醫院這一環節便漲了21元,是出廠價的5倍多。更有甚者,不少藥廠繞過醫藥公司經銷,直接與醫院藥房掛鉤,送高額回扣給院方乃至通過醫生推銷,把腐敗帶到了醫院,有的醫療器械生産廠商也不惜通過這一渠道將諸如心臟起博器之類器械轉至病人手中,既損害了國家利益,又使廣大病患者經濟上蒙受了損失。

    4、 現行的醫療管理體制及國家在醫療衛生方面財政投入的不足,一方面使醫生這樣一個關係到人的生命健康的特殊職業者,個人收入和勞動價值與其知識技術含量和承擔的風險責任不相匹配,一個正高職的醫生與一個司機的收入基本相當,一次特大手術,執刀大夫的收入是360元;另一方面是在強調經濟效益的旗幟下,各種回扣和紅包又大行其道,玷污了醫生這一崇高形象,腐蝕了靈魂,按勞取酬原則被扭曲,技術提高受影響。

    5、 醫療管理和醫藥管理的混亂,使庸醫、遊醫大行其道,他們買通管理部門,到處設點,招搖撞騙,鑽廣大民眾嫌看病貴的空子,遊刃有餘,大發橫財。同時假冒偽劣藥品在一些地方政府保護下,氾濫成災,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的生存健康。

    三、 依法管醫、治醫,穩步推進醫療改革

    綜上所述,當前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矛盾突出表現在:1.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與國家相對有限的供與矛盾;2.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的低下與藥品定價的虛高。當前,我國正在推行醫療體制的改革,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醫療體制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孤立地看問題,而是一定要以政治體制改革為先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基礎,全面系統地進行改革。要搞好醫療體制改革,必須加強調依法治理,我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 加強加大立法力度,建立完善的醫療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法律及13個“紅頭文件”,對醫療體制改革的各個方面提出一些基本的改革方案和步驟,但顯然還不夠。一方面,數量有限,有些方面還沒有涉有到;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立法層次也不高,建議由國務院先制訂相應的行政法規,待時機成熟後,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全國人大制訂法律,從而建立統一的完整的醫療法律體系。

    第二,13個紅頭文件中《關於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把城鎮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種性質,原有的城鎮公立醫院原則上都劃為非營利性醫院。雖然文件規定該類醫院享有政府財政補助一時無法到位時,這些醫院又從主要依靠“以藥養醫”轉而到醫藥分家,在收支兩條線後經費無從彌補的情況下,顯然難以做到“非營利”。事實上,在該文下達半年後的今天,哪個醫院在未改變其營利的方針和做法。反之,在政府提出要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後,經一些媒體炒作,提出專家門診一交收費應該可收50-300元的高價,而藥品降價幅度實際上很小,很多醫院藥費未見下降,而醫療服務價格卻已提高,人們的感受更是雪上加霜。我們建議在一統劃分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之前,速選部分有較高醫療水準、信譽好、收費規範、價格低廉的醫院作為平民醫院,進行試點。國家按規定額度給足財政補助,放這些醫院在市場中競爭,做出榜樣,再逐步推廣,不宜搞一刀切又不解決問題的做法。

    關於藥品價格管理問題,13個文件中有3個文件對藥品的定價、招標、採購、招標仲介機構資格認定作了規定,但這樣的運作方式從生産廠方産品最後醫院採購産品,要經過至少4次中間環節的評審、認定和轉手,太多的中間環節和複雜的運作增加成本自不必説,有無滋生腐敗的可能?建議在經過專家論證、企業財務核算後直接進入市場,藥品上明確標價,讓市場來檢驗它。

    第三, 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當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各個方面都十分突出,醫療醫藥行業尤為如此。一些不具備行醫資格的遊醫、庸醫,鑽2000年實現公民享受社區醫療服務目標的空子,鑽進居委會辦的“紅醫站”,以賺取錢財為目的,幹著危害人民健康的勾當。一些居委會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對行醫者不予嚴格審查,提供場地,一紙報告上報,而審批權力給了民政部門,這是極其危險的。假冒偽劣藥品之所以屢禁屢産,屢打不息,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要使醫、藥的正常秩序得以恢復,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包括宣傳力度、管理力度和懲處力度。對“紅醫站”的職責必須依法規範其範圍,對執業醫師的的資格認定必須歸口到衛生主管部門,按照嚴格的程式通過考試予以認定,不允許多頭管理。對假冒偽劣藥品必須堅決沒收、焚燬,對後面的保護者必須追究其法律責任。

    醫療領域內的矛盾和問題積澱已久,情況也很複雜,不可能通過若干規定的文件在短期內一朝解決,只能在大力推行基本醫療保險金制度的同時,依法治醫,依法治藥,穩定地、有試點地在保障人們能看病、看得起病,又不降低醫護人員生活水準並應有所增長的前提下推進改革。

    中國網200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