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一)總 體 狀 況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31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4年的物價水準出現了上升壓力。物價變動的特點是資源約束型的上游産業産品價格上升幅度較大,而下游産業的最終産品價格上漲幅度相對較小。統計顯示: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1%,固定資産投資價格上漲5.6%,房屋銷售價格上漲9.7%。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經歷一年的時間之後,仍然沒有能夠傳遞到下游産業,形成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商品零售價格全年平均僅上漲了2.8%。這意味著,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上游産業在2004年的利潤有了很大的改觀,而價格沒有跟隨投入品價格一起上漲的下游産業的利潤可能受到了損害。同時,面對2004年中國物價上漲的這種不平衡狀況,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在談論投資的高增長率和少數部門經濟“過熱”時切勿忘記,中國經濟中尚有70%以上的行業處在物價下跌的巨大壓力之下。

在各類物價指數中,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人們一談起所謂的“負利率”,實際上也是簡單地將CPI與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相比較而言的。鋻於此,我們有必要對CPI專門做一個較深入的分析。2004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9%,漲幅比2003年提高2.7個百分點。從構成看,食品價格上漲9.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6.4%,肉禽及其製品上漲17.6%,蛋上漲20.2%。2004年以CPI為代表的物價指數呈現出先揚後抑的態勢。1~8月份,CPI逐漸上升,從年初的2.1%上升到了8月份的5.4%,以至於人們驚呼中國出現了負利率,覺得通貨膨脹的壓力很大。因此,在投資增長率之外,物價水準,尤其是CPI的變動也是實施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由於自4月以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月月急劇下降,貨幣上漲的動力開始減弱,在經歷對貨幣供應量的滯後反應後,9月份之後,CPI開始逐月下降,9~12月的CPI分別為5.2%、4.3%、2.8%和2.4%。這表明,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已經大大地緩和了。(摘自社科院《2005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