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三)會産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嗎?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曾經出現過石油衝擊,結果導致了較大幅度的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率極低同時出現的“滯脹”局面。可能是受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有些研究者斷言中國會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在經濟學的分析中,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即原材料等中間投入品價格的上漲和工資成本的上漲,以及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工資和物價輪番上漲。不可否認,成本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國際原油價格、煤炭等能源價格還在攀升,鋼材價格也還在上漲。在工資方面,2004年以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相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民工荒”問題,民工的工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在運用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理論來分析中國當前的物價走勢以及宏觀經濟走勢時,有幾個方面的特殊性值得注意。

首先,認為中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傳導到最終産品價格上是與事實相矛盾的。中國的三種價格指數——原材料價格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走勢的時間分佈基本上是同步的。所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要經過20個月才能傳導到最終消費品的説法,既沒有統計上的依據,也與社會生産的週期不相吻合。

其二,認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的觀點,其背後隱藏著“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即企業將根據自己的生産成本加上合意的利潤率來確定自己産品的價格。這樣,一旦成本上升,企業將把上升的成本轉移到自己的産品價格中去。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成本加成”的定價策略得以完美施行的經濟環境是賣方市場,至少是賣方擁有一定壟斷力量的市場,而在競爭性的市場體系中,這種定價方式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土壤。在最終産品市場因競爭激烈且供給過剩,因而最終需求相對不旺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漲價,幾近癡人説夢。中國2004年原材料價格指數達到10%上,CPI指數則達到2.8%,但是,扣除糧食價格影響之後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只有0.6%,而家庭耐用消費品、通訊設備、服裝等許多産品的價格指數依然在負位徘徊,就是明證。

其三,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當然還可能來自工資成本的推動。有人根據2004年以來中國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局部“民工短缺”,便斷言中國已經出現工資—物價連動,通貨膨脹將日趨惡化,甚至進而斷言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低工資成本優勢已經喪失,等等。我們以為,做此判斷為時尚早。首先要確認事實。究竟民工短缺在多大程度、多大範圍以及多長時間內發生,迄今尚無準確且權威的統計説明以及系統的實證分析,我們顯然不能根據少數以吸引眼球為能事的記者的“生花妙筆”便來形成關乎全局的大判斷。事實上,就在“民工荒”鬧得人心惶惶的時候,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另外一些地區關於民工過剩的報道,以及大量關於民工結構性失衡的報道。其次,少數地區出現民工短缺,可能歸因于工資水準過低,也可能歸因於民工市場組織的缺陷。即便確認工資水準過低是原因之一,那也要深入分析:究竟是因為工資受到物價上漲的侵蝕,因而民工們要求恢復均衡工資率(像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還是因為民工們不能忍受那種因市場組織不完善而造成的“血汗工資制”?如果是後者,那就與當前討論的問題關係不大了。

總之,關於從廣大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的工資問題以及市場組織問題等等,已經到了認真研究的時候了,但是,斷言中國已經出現“工資—物價輪番上漲”的通貨膨脹的典型現象,我們認為理由還很不充分。(摘自社科院《2005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