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養活亞洲——亞太地區糧食安全備受關注

從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到千年首腦會議,糧食安全始終是全球努力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對擁有全球60%營養不足人口的亞洲來説,糧食安全就更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正在這裡參加第27屆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大會的官員與專家在肯定區域性反饑餓成果的同時,對糧食安全的嚴峻現實和解決之道提出了清醒而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解決糧食問題的政治意願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我們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來把這種政治意願付諸現實。”紐西蘭代表尼爾·唐納德·弗萊士説。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亞太地區擁有全球55%的人口和32%的農田,地區人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28億人增至世紀之交的32億人,而以食物不足人口的比例表示的食物不足發生率卻從20%降到16%。“我們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食品供應與飲食狀況在很多國家乃至整個區域都有所改善,”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和亞太地區代表何昌垂説。“但不利趨勢與重大挑戰依然存在。”

1996年首屆世界糧食首腦會議提出,在2015年將全球營養不足人口從當時的8億減少到4億,亞太地區承諾每年減少1300萬。而實際情況是,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足人口的數量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5.67億減少到世紀之交的5.05億,僅達到承諾的一半水準。

另外,專家預測,該地區人口增長和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將日益嚴峻,高溫、乾旱、水災和土壤退化等也將對糧食安全形成威脅。亞太地區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年報道發生的災害多達150-263起。“從政策層面説,在這一地區解決糧食問題意味著要繼續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不僅僅是增加糧食生産方面的投入,而且包括增加對整個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大會的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説。

他説,糧食安全是一個綜合概念,需要讓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足夠的、有充分營養和安全的食物,並不用擔心失去這種安全。他認為,在減少營養不足方面,中國、越南和泰國等國都有出色的表現。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説,中國的主要經驗是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糧農發展的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主要農産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轉向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目前,中國的糧棉油等産品的生産總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時,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當初的2.5億人降到去年的2900萬人。專家同時認為,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少不了技術的進步和國際社會的協助。為了幫助協調解決亞太地區的糧食安全問題,糧農組織向各國發出了審議並更新國家農業、鄉村發展和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的倡議,呼籲各國把糧食安全問題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框架下考慮,並且提供了一系列技術支援方案。

儘管與會33個亞太國家的代表對許多基本問題看法一致,但各國對一些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途徑,例如在農産品補貼問題、自由貿易問題以及在糧食自給自足比例等方面認識仍有不同。

“亞太地區是一個兩極的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他們對於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不同,這很自然。但只要各國能夠意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有意願並有行動,問題最終能夠解決。”黃浩明説。(楊曉紅)

新華網 2004年5月20日

 


溫家寶主持會議決定今年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
回良玉:進一步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
我國糧食乾燥處理力不足 八成國家儲備糧不達標
胡錦濤:扎紮實實促進糧食增産農民增收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庫存大幅下降
回良玉:落實政策 發揮優勢 努力增加糧食生産
國務院部署提高糧食産能 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