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底取消“包工頭”農民工要“實名制”

北京市將在今年6月底前取消“包工頭”,民工將統一由勞務公司管理,所有的民工都要和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甚至所有民工的個人簡易檔案都要上網公佈。這是記者近日從北京建築業人力資源協會了解到的。

據北京建築業人力資源協會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市的勞務管理人員、勞務公司經理和施工隊隊長已經在今年四月中旬開始接受政策法規培訓,政府對勞務用工管理新要求、勞動法與勞動合同簽訂、勞務合同管理與規範、飲食衛生與疾病預防、交通安全法規等等,都成為培訓的主要內容。據悉,針對勞務管理人員的大型政策法規培訓,在本市還是第一次。北京建築業人力資源協會會長劉哲生告訴記者,這樣的培訓班要一直辦到6月,共有4000多名勞務管理人員要接受這樣的政策法規培訓,這些勞務管理人員再將培訓內容傳達給各自管理的民工,幫助民工兄弟提高政策法規水準。

據了解,北京市下大力氣提高勞務管理人員政策法規水準是因為這些人員將成為北京市管理85萬民工的主力軍。北京市建委委員朱和平告訴記者,依照北京市建委出臺的《北京市建設工程勞務管理若干規定》,民工工資多少、何時發放、都要在合同中予以明確。此外,這些勞務公司還要把各自管理的民工姓名、身份證號、上崗證號、勞動合同號提供給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建委將把這些民工個人資訊上網公佈。

另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北京6月取消“包工頭”還有一種正規的説法。建委宣傳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京市將在今年6月底前實施“農民工實名制”。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建築業外來民工比較多,可以説是最難管理的行業。過去當危害農民工利益的事情發生,如年底公司剋扣工人工資,發生事故後推卸責任時,許多農民工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著合法有效的用人關係。基於這種情況,“農民工實名制”是一種防範措施,即一旦發生勞動糾紛時,工人和企業有據可查。

近年來,民工討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據全國總工會資料顯示,全國農民工被拖欠工資達1000億元左右。全國每年都要開展大規模的“討薪運動”。其實,完善勞動立法,才是治本之策。

民工一天35元小工頭每月3000塊

在北京CBD華茂大廈建築工地,來自安徽的民工小王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後他可以像其他行業職工一樣拿“月薪”。因為北京市4月15日出臺的《北京市建設工程勞務管理若干規定》中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日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以工程款拖欠、結算糾紛、墊資施工等理由隨意剋扣或者無故拖欠。

小王説,現在他覺得在北京打工很幸福,每月領到工資後,先留下生活費和必要的花銷,其餘的都寄回家,這樣的話,家裏父母肯定為他高興,而他自己的日子也會好過多了,再也不用這頓一勺白菜,下頓一勺馬鈴薯絲的吃了。小王説,在工地上有一句“從家鄉到中央,天天都是白菜湯”的順口溜,是他們工地伙食的真實寫照。

小王告訴記者,他們每天5點多起床,6點正式上工地,除了中午吃飯1個小時,一直幹到晚上7點下班。加班是常事,一般幹到晚上12點,根本沒有加班費。一年大概幹278天左右。生活上,基本上是白菜東加馬鈴薯絲,一勺白菜一塊錢,一勺馬鈴薯絲一塊錢;雞啊魚啊倒是都有,市場上買的雞頭,拿回來剁三刀,一刀二塊五,哪舍得吃。一年回家一次,一個月左右。30來個人擠在三個宿舍大小的屋裏,平時下了班就在宿舍裏待著,打牌,下棋,聽聽收音機,主要還是睡覺。福利上,小病就歇著,扣去當天的工資,老闆給點藥,藥費會從工資裏扣,大病就得回家。所以受了小傷根本不會去醫院,買塊膠布貼上,照樣幹活。收入上,一天35元,任何其他花費都是要從中扣除的。被子,褥子都是老闆給的,遇到檢查時,老闆還會發些其他東西,其後都會從工資扣除。還發了一身工作服,40元,又薄又爛。年終時可以帶回家裏5000至6000元。

包工頭一年掙多少就不知道了,公司攬了項目,再承包給包工頭。小王告訴記者,就拿離他們級別最近的小工頭來説,他只負責監督工人幹活,而每月拿的工資是2800多塊到3000塊,是工人們的3倍。小工頭是一個村子出來的,靠關係門路當上“搞管理”的,和他們一樣沒知識。

“包工頭”讓人又愛又恨還離不開他

一些黑心的“包工頭”是怎樣從民工身上剋扣工錢、榨取利潤的?幾位民工和小“包工頭”向記者揭露了其中的秘密。

張德順今年32歲,但已經有10年的“工齡”了。他告訴記者:如果不出來打工,靠在家裏的幾分地裏刨食,可能連基本生活都顧不了。22歲出來打工,做貼磚和抹灰的技術活,一年的毛收入能有7000元,每年春節還能給家帶回5000錢,雖然很苦很累,但心裏高興。張德順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村裏有幾十個人常年跟著村裏的一位“包工頭”打工。由於“包工頭”是當地人,彼此知道根底,他們在他手底下幹了5年的活,一年下來收入最少也有5000元左右,從來沒簽過什麼合同,工資也從來沒被拖欠過。

張德順表示,對講信用、能及時發工資的“包工頭”,從心裏感謝他。如果沒有“包工頭”,自己人生地不熟的,上哪找活幹呢?但要是遇上剋扣、拖欠工資的“包工頭”,一年的辛苦化成泡影,那真是欲哭無淚了。張德順告訴記者,5年前他在北京一處工地打工,做了6個月,本來應該拿5000元工資,但是上面的“大包工頭”就是拖著不給。張德順在北京一等就是3個月,他的妻子正在老家坐月子,孩子也生病了,全家眼巴巴地等著他拿錢回去救急,最後張德順還是只拿到了一半的工資。張德順説:“為了趕工期,不管下多大的雨,頂著多大的太陽,我都埋頭苦幹,心想苦點累點不要緊,能賺到錢就行,哪知連這點血汗錢都不給,這樣的包工頭簡直是在喝我們民工的血。”

河南農民李小明也表示,他們這些出來打工的,命運是和“包工頭”連在一起的,要是遇上有良心的“包工頭”,工程順利,辛苦一年,能按時拿到工錢,一家老小能過個好年;要是遇上不講良心的“包工頭”,辛苦一年可能連回家的路費都拿不到,他們對“包工頭”是又愛又恨,而且還離不開他。

扮演這種角色真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我知道人們對我們沒什麼好評價,但很多人並不了解真實情況。其實我和民工的命運都被攥在別人手裏。”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包工頭”老王向記者倒出滿腹辛酸。

老王對記者説,做我們這一行有時候就像賭博,命運都被別人攥在手裏。我們拿到工程後,就賭工程款能不能按時到位,特別是承包房地産開發的工程,就希望開發商的房子好賣,讓自己能夠及時拿到錢,一旦開發商的房子不好賣,那工程款十有八九會被拖欠。有時候辛苦一年卻換來兩手空空,工人找你要工錢,社會上又説我們拖欠民工的血汗錢,真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老王説:“從1992年開始到現在,我從農村帶出來做事的有上千人,有上百人十幾年跟著我,現在有的人也當上了老闆。在我手底下做事,即使打雜的一年也能拿上四五千,有點技術的一年可以拿到上萬塊錢。我把手下工人當兄弟一樣對待,從來沒有工人因為工資跟我鬧過,他們很信得過我。有件事我一輩子也忘不了,2001年因為沒拿到工程款,我沒錢付工人工資,一些長年跟著我的兄弟不僅不催著我要錢,還借錢給我,讓我把別的工人的工資付了。”

“現在大家一提到拖欠農民工工資時,就説我們‘包工頭’有多麼不好,但事實上我知道的‘包工頭’裏面,故意拖欠工資的比例不到10%。相反,很多‘包工頭’被惡性迴圈的‘三角債’拖得傾家蕩産。別看我是個包工程的,好象有點錢,但我也曾被逼得把房子拿出去抵押來給民工發工資。在我們這行,‘墊資施工’已經成了‘行風’”。

老王説,有些建設單位有項目要開工,但沒有啟動資金,就許下甜言蜜語,讓很多施工單位來競爭。為了承包工程,施工單位不得不相互壓低工程價,而且還要自己墊資進行施工,不然肯定拿不到工程,因為等著墊資的多的是。

“有人説我們沒有建設資質,屬於違法分包,應該取締。但現實中,幾乎所有的工程都是通過我們的手來完成的。只要有工程,就要有人來做,人多了就要有‘承頭’的,我們扮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我們要管手下民工的吃住,還有一大攤設備、材料,一天不開工,就要賠錢。所以我們只有不斷地接工程,不斷地墊資,又不斷地被拖欠工程款,已經成了‘惡性迴圈’,很多‘包工頭’都被這樣拖得傾家蕩産,但誰也沒勇氣去揭開這層‘遮羞布’,因為還要在這一行混下去”。

【專家述評】實施“農民工實名制”,是政府的一個巨大進步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專家鄭功成教授認為,北京市實施“農民工實名制”,是政府介入建設工程勞務管理和維護農民工權益的一個巨大進步。其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一規定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將能夠起到規範建設行業秩序和保護勞動者權益的雙重功效。

鄭教授説,以前政府部門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出臺了很多政策,如企業交納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拖欠民工工資的相關單位負連帶責任,對有過拖欠民工工資記錄的企業實行市場禁入等。這些政策很有必要,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些行政手段只是一種短期措施,並沒有從制度上消除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根源。

因為在農民就業體系中,“包工頭”實際上扮演了雙重角色。一方面,他們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包工頭”一接到工程,可以馬上組織農民務工,實現就業,效率非常高,從這個角度講,“包工頭”這個群體,是適應當前農民進城務工狀況的産物。另一方面,“包工頭”往往也扮演了損害民工利益的主要角色。如不與民工簽合同,拖欠、剋扣民工工資等。因此,在評價“包工頭”時,不能單純從個人道德水準的角度出發,因為現有的就業制度在這裡形成了空白。

鄭教授表示,實施“農民工實名制”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建設單位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的配合,如對勞動合同的監察就屬於勞動保障部門管理職責範疇,如果沒有勞動保障部門的配合,建設主管部門就可能事倍功半。

【專家評述】上海模式:鐵腕治現象不如輕鬆堵源頭

社科院有關勞動法研究專家提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除了依靠法律強制力外,還有必要儘快建立市場信用評估體系。

據統計,近年來員工與企業發生的勞動糾紛中70%以上是因為工資支付問題引起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另外,全國建築業現有從業人員3800萬人,建築市場勞動力供過於求,不少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強行附加不平等條款,加上缺乏必要的社會信用約束和失信懲戒機制,“拖欠有理、拖欠有利”成為他們的辦事信條。

據了解,上海市目前共有70余萬外地民工參與城市建設。從今年4月起上海開始建立“工程勞務作業交易市場”,所有建築民工都將納入有序管理,建築民工一律上市找活,可免受“閒散勞務”帶來的欠薪煩惱。同時,交易市場將對用工企業的誠信狀況進行跟蹤並定期公佈。建築勞務作業交易市場的建立,有助於從源頭上杜絕不規範用工現象。

同時,建立“不良名單”制度,懲戒惡意拖欠者,也是上海市在這方面的積極探索。他們在加大清欠力度的同時,重在預防,“關口前移”,逐步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的防範拖欠機制,從源頭上協調解決拖欠問題:一是通過新聞媒體披露“不良名單”,公開曝光惡意拖欠單位;二是對列入“不良名單”的單位依法監察,實行資訊跟蹤制度,相關資訊錄入企業合同信用狀況;三是在建設項目批准、土地招標、規劃許可、建築管理等方面向有關部門給予提示;四是將“不良名單”提供給金融系統。(洛濤)

 

《經濟參考報》  2004年6月1日


熱點話題之中國農民工
農民工問題現狀與出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