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讓世人矚目 
張娟

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記者曾赴澳門採訪,那時整個澳門像個激動的孩子,熱切企盼著一個偉大時刻的到來。五年後,記者再次赴澳,探訪“一國兩制”下的澳門。

像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一座座被澳門人稱作“地標式”的新建築,首先讓記者感受到了澳門“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澳門旅遊塔、雙層六車道的西灣大橋、被稱作“澳門蛋”的綜合體育館、路環媽祖文化村、金沙娛樂場……此外,隨處可見搭著腳手架的施工現場和高聳的塔吊。“澳門像個熱鬧的大工地”,同行的一位記者發佈了他對澳門的第一印象。澳門新聞局的歐小姐介紹説,自2002年迄今,是澳門有史以來大型基礎工程開工最多的時期,有數十項超億澳門元投資的大型項目正在建設中。

澳門讓世人矚目

其實澳門的變化遠不止此。對於澳門五年來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所取得的成就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白志健用“令世人矚目”、“奇跡”這樣的字眼來概括。

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澳門經濟幾年來的迅猛發展的勢頭:2003年與1999年相比,GDP增長30%,預計五年平均增幅超過10%。政府財力穩定增長,財政收支連續四年保持盈餘,累計達182億澳門元(含土地基金110億澳門元)。進出口總額由338億澳門元增至428億澳門元,增長26%;外匯儲備逐年增長,到2004年8月,達到388億澳門元。居民存款總額由842億澳門元上升到1087億澳門元,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

澳門經濟的發展,源於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的共同努力,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五年來澳門的“龍頭産業”博彩旅遊業的發展印證了這一點。澳門旅遊局局長安棟樑告訴記者:“澳門素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業是澳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回歸以來,博彩旅遊業穩步增長,入境遊客總數由1999年的744萬人次增加到2003的1189萬人次,2004年有望達到1500萬人次,相當於澳門本地居民的30倍。2003年,澳門博彩業毛收入295億澳門元,2004年上半年為197億澳門元。”安局長分析旅遊博彩業“火爆”的原因,一是澳門政府賭牌開放,向三家在不同形式的博彩旅遊活動中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發出博彩經營準照,它們以各自的特色招徠顧客,使博彩娛樂成為一項頗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二是向內地開放“個人遊”,這項政策使來澳遊客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3年以前,來澳遊客50%以上是香港人,40%左右是內地人,其餘為台灣人和外國人。從2003年起,第一位變為內地遊客佔50%左右。據統計,2004年第三季度,來澳遊客消費水準大概平均每人1500澳門元,其中香港人1000澳門元左右,而內地遊客則達2500澳門元,這些消費還不包括在博彩業的消費。2003年的遊客是1189萬,可以估算一下,遊客對澳門經濟和消費的拉動作用有多大。

澳門經濟成就的取得,與五年來特區政府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施政理念、工作思路和發展戰略密不可分。白志健對此予以很高的評價,他特別提到,在施政理念方面,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多次提出特區政府應該是“以民為本”的政府,同時又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即“中國心、澳門情”。白志健評價説,“正是基於這份中國心、澳門情,政府的管治水準和服務水準不斷得到提高;也是基於這份情,使他能夠善於聽取民眾意見,集中市民智慧、改善市民的生活,他也由此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衷心擁護。”

特區政府的有效施政,使澳門社會不斷進步,居民安居樂業。白志健向記者介紹説,隨著澳門經濟的高速增長,澳門的教育、文化、科技、衛生、體育、環保及社會保障事業都有長足的進步。白志健還特別提到了澳門治安的變化:回歸前,澳門腥風血雨、殺人綁架,黑社會猖獗,特區政府成立以後,與內地警務部門密切合作,打擊罪犯,治安狀況迅速改觀。而失業率的下降,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回歸前,澳門的失業率為6.3%,現在已經降到4.5%,除一些隱性就業和一些不願意就業的人,實際失業率應該比這個還低。

分析五年來特區政府能有效施政的原因,白志健認為有一部好法律——澳門基本法、一個好特首、一個好的社會政治氛圍、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

“展示‘一國兩制’,澳門很有發言權”

這是經濟學博士、澳門大學楊允中教授對記者講的話,聽得出作為一個澳門人的自豪。他説,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啟五年了,這個新時代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我們曾做過幾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澳門民眾對於‘一國兩制’的認識,已由從道理上認同,到感情上接受,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在這位研究澳門問題的專家看來,澳門從回歸後,就開始保持良好的社會穩定,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楊教授説,回歸以前的澳門,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回歸以後,特區政府把解決經濟問題、發展問題作為第一要務,提出了“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各行業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這個思路切合澳門的特點,符合澳門的實際。楊教授説這可以從“GDP”和“HDI(人文指標)”兩個指標中得到證明:GDP由回歸前的490億澳門元上升到2003年的663.7億澳門元,增幅達30%;每人平均GDP由回歸當年的1.43萬美元到2003年的1.78萬美元,增幅達24%,2004年預計每人平均GDP將達2萬美元以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HDI,它由三個元素組成:每人平均GDP、平均壽命、受教育的程度。澳門2001年此指標為0.898%,2004年達到0.90%(發達國家為0.90%左右)的水準。

“應該説回歸五年來,在經濟上開了一個好局,不過隱憂也不小。”楊教授話鋒一轉,“澳門的經濟結構存在問題,現在澳門是博彩一業獨大,佔經濟總量的60%左右。經濟發展過分倚重於某一行業,必然有其風險。”楊教授分析説,博彩業在澳門經濟中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而且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種特殊形式,博彩業對澳門絕對是個寶貝,但對它的高增長的信號絕對要小心,因為它對外界因素依賴太大。楊教授分析説,週邊紛紛開賭場、國際恐怖主義及經濟不景氣等都會對客源産生影響,儘管大家都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但政府不能不居安思危。因此,推行産業多元化,構建後備産業就顯得極為必要。

同時,對於因博彩業高速發展帶來的人力資源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他説,澳門博彩業開放後,博彩設施是以前的兩倍,多元化了很多,博彩業的餅做大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於這個行業回報率高,勞動力報酬也高,導致其他行業的勞動力向這個行業轉移,很多年青人紛紛跳槽,甚至一些中學生提前就業,造成其他行業勞動力資源趨於緊缺。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專門成立了人力資源委員會,來研究相應的人力資源政策,以保證其他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

澳門的“變”與“不變”

一位澳門朋友將廖承志當年説過的香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改為富含澳門色彩的內容“馬照跑,狗照賽,彩照博”。澳門依舊是過去的澳門,澳門依舊是自由港,葡萄牙語依舊是官方語言,澳門元依舊是澳門法定貨幣,大小娛樂場老虎機蹦出的角子聲依舊沒日沒夜清脆地響,跑馬場、賽狗場依舊熙熙攘攘,拉丁舞、土風舞依舊越跳越歡……

記者採訪了德國人盧格致。一年半以前,盧格致來澳門創辦了一家名為“德澳商業顧問服務”的公司,“德國是進入歐洲市場的大門,澳門是進入龐大中國市場的窗口。”盧格致説,之所以選擇在澳門投資,因為它有很好的商業環境和氣氛,從這裡一個個的建築工地,就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它自由港的優勢,資金進出自由;澳門與歐洲有著深厚的關係,又與南中國市場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很好的商業平臺;澳門的低稅政策使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盧格致剛從德國回來,他發現德國很多中小企業對同中國企業合作很感興趣,對中國市場也很重視,他也在努力尋求德國傳統的技術配套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途徑。不過,在澳門投資,盧格致説感到困難的一點就是難聘請到急需的人才。對中國中央政府在澳門實行的“一國兩制”,盧格致説他了解一些,認為這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辦法。“當然東西方有差異,不然的話,我覺得德國也應實行‘一國兩制’。”

在採訪中,記者感覺得到,對於“回歸五年來,澳門不變的是哪些,變化的又有哪些”,澳門人對於“不變”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還像過去那個樣子啦!他們更津津樂道于澳門的變化和由此帶給自己的變化。

澳門新聞局的梁小姐告訴記者,她和同事們的薪水都將提高,政府已決定2005年為每個公務員加薪5%;一位出租司機説他過去每月的收入在6000多澳門元,現在來澳門的遊客多了,坐車的乘客也多了,每月的收入能到八九千澳門元,他也能講一點普通話了;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附近的鉅記手信店裏,一位店員告訴記者,現在生意很好,特別是今年,遊客明顯多了,有時都忙不過來,因為來澳門的人大都會帶些手信(用做見面禮的小禮物)回去,有人一下子會買很多盒……

通過與普通澳門人交流,記者感覺到,澳門人所講的變化,其實是在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的前提下的變化,他們欣然享受著這“不變之變”。

中國網2004年12月1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