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沱江水污染調查:簡陽斷水13天肇事企業沉默

誰都碰到過家裏停水的時候,但你想像過一停停13天的情形嗎?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你一定認為那是場惡夢。可是,從3月2日到3月16日,四川簡陽市的老百姓,就經歷了這樣一場惡夢,他們平靜的生活一夜之間被完全打亂了。

沱江污染:簡陽城斷水13天

3月2日下午3:15分,簡陽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簡陽市政府宣佈的全市暫時停止飲用自來水的決定,令簡陽市數十萬市民大為震驚。隨後,宣傳車在大街小巷開始播發,簡陽市政府發出停止飲用自來水的通知,街道上也張貼出暫時停止飲用自來水的公告。對此,簡陽市市民議論紛紛。簡陽市市民:“一個自來水吃不得。”記者問:“你現在用的什麼水?”簡陽市市民回答説:“用的古井水。”

記者:“今天是第幾次來接水?”

簡陽市市民:“第二次。”

記者:“你跟誰來接水?”

簡陽市市民:“跟我媽媽。”

記者:“你媽媽呢?”

簡陽市市民:“我媽媽上去拿盆子。”

這是記者距離簡陽市政府發出停水公告三個小時後,在市政府大院拍攝到的畫面,近百名群眾圍著市政府院子裏面唯一一口水井,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等待著從水井裏打水。只是沒有人想到,這次停水和以往檢修線路暫時停水是完全不一樣的,從3月2日開始,在以後長達13天的日子裏,整個簡陽市竟然沒有一滴自來水可以飲用。從這一天起,簡陽市桶裝飲用水出現了告急。3月3日,消防車、環衛車加入到向市民、醫院和學校送水的行列。

那麼,簡陽市的自來水到底發生了什麼?政府為什麼要做出全城停水的決定呢?於是,記者來到簡陽市供排水公司張鼓岩水廠,化驗員譚建只用了一個數據,就説明瞭自來水不能喝的原因。譚建説:“氨氮超標100多倍,那是很可怕的,這個水不能喝了。”

四川省簡陽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李文斌説:“最嚴重的是我們的飲用水,大約有20萬居民飲用這個沱江河的水,我們沿途我們整個在簡陽境內沿途的城鎮,居民都在飲用這個水。”

這次污染對簡陽市來説,無疑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簡陽市12個鄉鎮、115個村、721個村民小組、84887戶、171828人受災,受災耕地面積達到243557畝,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633.06萬元,佔到簡陽市全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沱江污染:氨氮超標50倍

簡陽市老百姓形容這次大停水,用得最多的是兩個字,災難。和他們一同遭受停水的,還有沱江沿線內江、資中等地上百萬的老百姓。就停水的範圍來説,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我國最大的一次停水事件。那因為污染釀成這次大停水的沱江,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根據四川省環保局公佈的報告,事件的製造者是沱江上游的川化集團,今年2月11日到3月2日,這家工廠違規向沱江排放了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結果導致這些廢水,先後污染了沱江下游的簡陽、資陽、內江等地,最後流入長江。那麼,這次污染把沱江水變成了什麼樣子呢?簡陽市環保局的檢測部門拿出了一組權威數據。

看到《經濟半小時》記者的到來,簡陽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李文斌,第一句話就告訴記者,沱江氨氮超標嚴重,污染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

記者:“在你們檢測的過程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氮能超標多少倍?最嚴重的時候能超標多少倍呢?”

簡陽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李文斌:“最嚴重的時候超過50倍。”

氨氮對於生命具有極強的殺傷力,按照《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三類標準規定,江河水氨氮指標應該在1毫克/升以下。

而記者在簡陽市環保局出具的沱江檢測報告中看到,從2月27日開始,沱江水氨氮最高超標50倍;而後居高不下,3月1日,氨氮最高超標50。3倍;3月7日、8日,氨氮最高超標均在40倍以上;從3月13日開始,氨氮才降至標準以下。

李文斌局長還告訴記者:“這一次污染在我們簡陽來看啊,一個是沱江河流的與啊,大量地死亡,自然魚和我們專業養魚的大量死亡。”

沱江污染:死魚328噸

超標幾十、上百倍的污水,順著沱江向下游傾瀉,沿岸的農民和魚民遭遇的是另一種災難。最早是在2月26日的早上,當簡陽城裏的居民開始發現家裏的自來水出現異味的時候,簡陽郊外的沱江江面也開始浮起一條條死魚,養魚的農民在隨後幾天裏眼睜睜看著一場災難發生。

3月下旬,《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簡陽市新市鎮模範村,正趕上村民曬魚幹,記者數了一下,僅這一個養魚戶就足足有7筐魚幹。

記者:“這個魚鰾還都在這兒呢?”

簡陽市新市鎮模範村村民:“對,都在,除了兩個眼全部都在,魚鰓都在。”

記者:“都是草魚?”

村民:“對,都是草魚,我們這邊都是喂的草魚。”

記者:“魚曬成幹做什麼?”

村民:“這個當初就想拿來喂豬,現在不行就把它倒了丟了,只能扔掉了。”

村民們説,已經幾年了,他們辛辛苦苦把魚養到2尺多長,可是這次污染,把好端端的魚全部毒死了。這些養魚戶只好把準備賣錢的魚曬成魚幹,喂豬或做地裏的的肥料,幾年的心血就這樣付之東流。

記者:“這條魚很大,這個魚能有多少斤?”

村民:“這個魚能有5斤。這魚還算是比較小的,起碼還有比它大這麼多。”

這次污染受災最重的,平泉鎮新橋鄉長春村養魚戶池濟明、羅文利夫婦,他們家近2萬斤魚全部被毒死。

村民羅文利:“一提起來的時候,就發現了魚全部死了。一年的養殖,十多萬元就這樣一下子就泡湯了。”

羅文利説,他們家沒有農田,養了6年魚,去年才開始賺錢,今年他們從親戚那裏借了一部分錢,把去年賺的錢也全部投了進來,進了一些新品種,沒想到,這次污染不僅讓他們的希望全都落空,而且又欠了一身的債。一夜之間,羅文利的嘴上起滿了水皰。

羅文利:“這是鱸魚,這是草魚,這是大口鰱。心情好難過,又難過又恐慌。幾年的養殖成果全都沒有了。”

池濟明、羅文利夫婦在新橋鄉是損失最重的,與他們相比,荊州壩村的李少良損失儘管沒有那樣慘重,但污染卻把這位年近60的老人折騰的夠嗆,因為住在沱江下游,所以當得知上游的污染把魚全部毒死之後,李少良拉著十幾網箱魚在沱江開始與污染賽跑。

村民李少良告訴記者:“我們發覺之後就往底下拉,拉到下去魚開始死,又拉上來。拉上來之後算了一下損失,八千多斤死了四千多斤減少了一部分損失。假如沒有拉上來就全軍覆沒,20個網箱現在只有幾個箱的魚了,死得差不多了。我從前年就在沱江打魚,到1992年就開始喂魚,一直到現在從來沒這麼損失過,也沒有這樣死過魚。”

沱江污染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也給沿岸的經濟造成很大損失。這邊是群眾拉著網箱裏的魚在沱江與污染賽跑,而另一邊簡陽市政府還不得不花錢,轟轟烈烈地開展著撈魚運動。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東説:“被水污染致死的魚是肯定不能食用的,所以政府對這一塊非常重視。給沿途的鄉鎮發了專門通知,要求鄉鎮一定要想辦法,出錢請老百姓打撈這些死魚,打撈起來做無害化處理。”

記者:“買要花多少錢買?”

陳衛東市長説:“政府出錢來買每一公斤大概是8角左右。”

記者:“那你們總共買了多少死魚呢?”

陳市長:“據統計,應該是23萬多公斤,政府就為這塊出了大概27萬元錢。”

在簡陽市政府記者看到了這樣一份統計報告,這次污染,簡陽市養殖戶死魚量高達328噸,經濟損失763.75萬元。沱江河簡陽段天然魚死亡損失高達2367.75萬元。

簡陽市政府發佈的通告顯示,此次污染,簡陽市損失達7000多萬元,沿江600多公里的流域,整個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有上億元。無論是影響範圍、污染程度,還是損失數字,這次沱江事件都算得上是一起少見的特大污染事故。那麼,製造這起事故的川化集團又承擔起了什麼責任呢?

沱江污染:肇事企業沉默

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發生至今一個多月。沿江城市農村,飽受污染之苦。《經濟半小時》的記者王亞丹從簡陽出發,逆流而上,決定到這起事故的製造者川化集團一探究竟。可是,川化集團的態度,卻讓所有到那裏採訪的記者感到了意外。

3月下旬,記者來到川化集團所在地,成都市青白江區,儘管這裡距離簡陽市大約100公里,但沱江污染事件已經成了這裡的百姓議論的話題。川化是一家國有企業,是四川省內最大的化工原料生産廠。在大門口,記者看到,已經有當地的媒體記者被工廠的保衛人員攔在大門外。廠方也因為需要上級部門統一安排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這時熱心的群眾把記者帶到青白江唯一的一個污水處理廠,在這裡,記者同樣被擋在門外。

製造了一起危及上百萬人的特大污染事故,川化集團面對媒體,依然緊閉上大門。企業把自己廠子的利益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原本無可厚非,但排污口外的世界,會因此承受什麼樣的後果,企業也是有著明確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的。可惜的是,事故發生之後,川化集團沒有發表任何聲明,也沒有對此事作出任何解釋。川化集團的生産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失誤導致了事故發生?集團對污水處理會作出什麼樣的改進?這一切成了工廠圍墻裏的秘密。帶著這些疑問,《經濟半小時》的記者繼續進行了調查。

記者:“這是青白江污水處理廠的,這個跟川化沒有關係嗎?”

青白江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有關係。”

記者:“什麼關係?”

工作人員:“它放的是青白江的水都在這兒處理。”

儘管被擋在門外,工作人員的話卻證實,川化集團的工業廢水就是在這裡處理的。既然有污水處理廠,為什麼又會造成這麼大的污染呢?村民們把記者帶到與污水處理廠僅一墻之隔的水渠邊上,告訴記者,這是污水處理廠的水渠,水渠裏的水就是流向沱江的,但是周邊的百姓卻飽受折磨。

村民:“好大的氨臭味,臭得很。”

記者:“都是什麼樣的味道?”

村民:“衝鼻子,都從眼睛進了味道了。”

既然是經過處理的水,為什麼群眾還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呢?

記者:“平時它們放水的時候,這個河水是什麼顏色?”

村民:“有紅色,有綠色,有白色,有黑水,隨時變化,有氨氣水。”

記者:“那放出這種五顏六色的水,它有沒有味道?”

村民:“就是有味道。”

記者:“什麼樣的味?”

村民:“酸味,睜不開眼睛。”

村民伍世遠説,污水處理廠的這個水渠有兩個排水口,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上面的排水口排出的是沒有處理的水,下邊的這個排水口才排放處理後的水。這是下面的排水口,但在這次污染事件之前,一直是關閉的。伍世遠告訴記者,其實工業廢水在污水處理廠只是轉了一下,沒有經過處理就從上面直接排出來了。記者在兩個排水口前做了一個比較,果然發現下邊的排水口排出來的水比較清,而且沒有味道。而上邊排出的水,不僅刺鼻而且混濁不堪。

記者:“2月末的時候和3月初的時候,這個排水口在排水?”

村民伍世遠:“直到沱江污染引起國家重視後,才開始在這長期排水。原來是有人來參觀,比如你們來參觀就排給你看,比如説你們中央電視臺來參觀,它就開開就流水,那裏流水就小了。如果你們走了之後,它就把機子關了從那裏流。”

記者:“你知道它為什麼這麼做嗎?”

村民伍世遠:“這個,節約處理水用電,一度電不少錢。”

那麼,伍世遠説的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情況呢?如果這個污水處理廠真的排放出沒有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沱江下游的簡陽市又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東説:“它原來沱江河的水質它按照三類標準,按照我們的地表水標準,應該是超標的。”

記者:“這個是什麼原因呢?”

陳衛東市長:“這個應該是因為我們上游的化工廠,就是一個青白江,就是四川很大一個化工廠,它年年都在排放,它這種排放通過治理以後。但是應該它的濃度還是很高的。”

據簡陽市環保局的報告顯示,沿沱江600多公里的流域,這次遭受的是一次嚴重的生態災難。上百萬人前後二十六天無水可喝,江裏成片的漂浮著死魚,但這些都阻擋不了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繼續排污的數量,面對發生的事故,污水處理廠在公眾監督面前,依舊是抱著瞞天過海的態度偷排污水,排污口外的世界,真的和他們沒有關係嗎?沿江下游的損失,到底由誰來負責呢?

沱江污染:誰來替損失買單

現在最著急的,是在沱江裏養魚的人。他們原本指日可待的財富,瞬間變成了泡影,無辜的承受這一切,這筆帳,誰來承擔呢?

在簡陽市採訪時記者了解到,污染事件過後,百姓的損失,當地經濟的損失已經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在簡陽市政府提供給記者的文件中,記者得到了這樣的數據:農作物受損940.36萬元;漁農捕撈損失361.35萬元;企業損失2033.91萬元;一共損失突破7000多萬元。

記者:“你這9000多斤魚總共經濟損失能達到多少?”

簡陽市新市鎮下馬灘村村民張聲文告訴記者:“這9000多斤魚總共經濟損失是四、五萬元。”

簡陽市新市鎮下馬灘村村民江懷兵説:“我養了6000多斤,死光了4000多斤,損失能有兩萬元。”

三岔湖是簡陽市的一個水庫,它的蓄水能力二億08萬立方米。4月10日是春耕的時候,按照往年的慣例,這裡的水將用於農田灌溉。然而今年三岔湖的水,除了灌溉以外,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就是用於沖刷沱江已經被污染的河床。

記者:“總共你們放水放了多少呢?”

四川省都江堰龍泉山管理處副處長張德書回答説:“600萬立方米,加損失690萬立方米。”

記者:“那這個三岔湖水庫的水,是從哪兒過來的?”

張德書:“是從都江堰內江,通過我們東風渠總幹,進入我們張家岩水庫,向三岔湖水庫輸的水。”

然而,三岔湖水庫用於沖刷沱江的水,並不是水庫自己的,而是四川省政府因為沱江污染應急,統一協調從都江堰調配過來的,也就是説是需要花錢從都江堰來買的。於是,買水的錢誰來出,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張德書:“這690萬立方米的水,我們一共損失是40多萬元。”

記者:“你們損失的這部分錢,是你們自己來承擔嗎?”

張德書:“現在還沒有著落,是我們承擔起來的其中一筆比較大的數字。這690萬立方米的水能灌溉九千九百,接近一萬畝農田。這一萬畝農田,我們的水費是40.37元/立方米,就是單憑這一筆損失就接近36萬元。”

誰替這些幹魚買單,目前是沒有任何消息,《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就此詢問簡陽市政府時,副市長陳衛東表示,現在還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市政府目前著急要做的,是積極的補救污染帶來的影響,比如沱江水質的凈化,保證自來水供應的安全等等,為此市政府這次在沱江裏也投入了不少資金。看著這些繼續擴大的損失,市政府也是萬分的著急。

因為污染,蒙受損失的還有簡陽市的泰華電站,污染後,沱江上游需要把已經污染的水放出去,下游需要大量的水沖刷和稀釋,這個情況下,泰華電站不得不服從命令開閘放水。從放水那一天起,這個電站20多天的時間被迫停産。

記者:“在這20多天的時間裏面,大概損失能有多少?”

簡陽市泰華水電站工作人員李棟華:“每一天就是減少發電六、七萬度電,將近八萬度電。”

記者:“大概多少錢呢?”

李棟華説:“按照錢來算呢,我們賣電是3角多錢一度,一天就是一萬八千多元錢,每天損失就接近兩萬元錢。”

沱江污染:隱患依舊存在

沱江特大污染事故責任到底該誰來負?損失該誰來承擔?3月2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對這兩個問題作出了表態,川化集團和有關環保部門必須對此負責,對事故損失要進行賠償。事情至此,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可以説是有了一個結果。但3月31日,記者在最後離開四川之前,在沱江邊拍下的兩組鏡頭,讓沱江沿岸的老百姓的心再次提了起來。

3月31日,沱江污染事件僅僅過了一個月,記者在青白江污水處理廠卻看到,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水又變成了紅色,水渠裏竄起一堆堆白色的泡沫,夾帶著刺鼻的味道流向沱江。

位於簡陽市沱江大橋右側的一個造紙廠,據當地的群眾反映,這家工廠白天休息,晚上生産。於是記者對它進行了觀察,發現工廠的外墻距離沱江只有50米遠,而工廠的排水溝直通向沱江。由於現在時枯水期,裸露在外面的排水溝與江面不足20釐米,如果水位上漲,它將淹沒在沱江中。值得注意的是,白天看這個排水溝,只有少量的水流出,但是當你在夜裏再看著個排水溝時,情況則大不一樣。烏黑的水散發著難以忍受的味道也排向了沱江。

儘管到3月26日下午6點,資中、內江80萬居民喝上了符合標準的沱江水。但檢查結束之時,也是一些企業開始排污之日,在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之後,一些企業的態度依然是麻木不仁。這次歷時26天的特大污染事故是最終平靜了。但剛才看到的那些新的污水,將繼續成為沱江新的噩夢,沱江能不能變清澈,沿江600公里的老百姓説,答案就在政府部門的手裏,在權衡經濟效益和公眾利益之間,政府部門不應該猶豫。(王亞丹 王立平)

 

CCTV《經濟半小時》  2004年4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