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三中全會給中國帶來什麼?

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0月11日至14日召開。會議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討論研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和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縱觀中共黨史,歷屆黨代表大會之後的三中全會往往留有特殊意義,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性的決策,多是在三中全會上做出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

——全面撥亂反正

隨著揭批林彪、“四人幫”鬥爭取得偉大的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黨全國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1979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我國革命道路上又一個歷史性的轉變。

時間:1978年12月18~22日

議題:討論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係進行調整,對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著手認真的改革。

增選:陳雲為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政治局委員

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為中央委員

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襲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謂“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後還要進行多次等“左傾”錯誤觀點。

●審查和解決了中共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其中包括關於1959年廬山會議對彭德懷等人的錯誤批判和錯誤結論、關於薄一波等61人案件、關於“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文件,以及對鄧小平1975年工作的評價。

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年12月22日)

人民日報社論:一項重要的迫切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分明確地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有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還必須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毛澤東同志説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當前,組織路線中最重要、最迫切的問題,就是注意培養和選拔好各級領導班子的接班人。

十二屆三中全會

——經濟體制改革

時間:1984年10月20日

堅決地系統地進行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是當前我國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這次會議標誌著改革由農村走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的新局面。

兩個決定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全文12)

闡明加快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是指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關於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決定(全文)

決定於1985年9月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議題(一)討論和通過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建議;(二)增選中央委員會成員等組織事項。

人民日報社論: 滿懷信心奪取改革的全面勝利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是在深刻總結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特別是最近幾年城鄉經濟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貫穿在這個決定中的一條紅線,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表明我們黨對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決定》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在商品經濟、價值規律這些大問題上,衝決“左”的思想束縛,澄清了在許多人中間存在的模糊認識。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84年10月20日)

十三屆三中全會

——治理整頓 深化改革

十三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要求把明後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時間:1988年9月26~30日

報告:《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議國務院在今後5年或較長一些時間內,根據嚴格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並考慮各方面的實際可能逐步地、穩定地組織實施。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建立在廠長(經理)全面負責下的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體制;從實際出發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和內容;積極穩妥地向新體制過渡,不斷總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經驗。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88年9月30日)

十四屆三中全會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時間:1993年11月11~14日

主持:中央政治局

出席人:中央委員182名,候補中央委員128名。有關負責同志54名列席。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深化對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進一步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 ……

江澤民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

這次全會是開得成功的,也是有歷史意義的。

會議通過的《決定》,根據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具體化,在某些方面有進一步發展,制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這是我們在九十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可以預計,這次全會將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共産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93年11月14日)

十五屆三中全會

——建設新農村

全會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産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必須長期堅持。

時間:1998年10月12~14日

主持:中央政治局

出席人:中央委員185名,候補中央委員148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負責人列席。

增補:曹剛川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

●堅持十條方針實現我國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目標

●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深化農産品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産品市場體系 ……

中國共産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98年10月14日)

人民日報社論:努力開創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

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於開創我國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對於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對於實現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十六屆三中全會

——新任務 新起點

時間: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議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討論研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和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問題。

●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列為全會的第一項議程,表明瞭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增強黨的活力的最新努力。

●黨的十六大提出發揮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從議程安排到制度安排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報告工作制度將向地方各級黨委延伸擴展。

●同報告工作等制度相配套的黨內監督條例、黨組工作條例,以及經補充修改的黨的地方委員會和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相關具體制度必將走向成熟、應運而生。>>>

進入專題: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

(策劃:廖玒 編輯:臧文麗)

人民網  2003年10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