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南澇北旱導致增收難 三大災難擠壓農民工

    新一屆中國政府在3月正式亮相後,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振興農村的計劃,但目前這個計劃正在受到SARS疫情、洪水和旱災的威脅。有關專家表示,這三大災難可能使中國政府今年制定的農民增收目標變得更難實現。

    十六大期間,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在報告中提出,2003年農民純收入的增幅目標是4%。以2002年中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476元計,今年的每人平均收入增幅目標是99.04元。

    SRAS

    一份數據表明,在中國的許多地方,農民外出打工所得佔其總收入的70%到80%。而SARS至少使部分農民工失去一個月的收入。農民工現在近1億人,5月15日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在一個記者會上説,目前,返鄉的農民工約800萬人左右,其中有400萬人是季節性返回,還有400多萬人是因SARS”。

    自4月23日開始,中國衛生部、文化部等相繼發出了“公共場所發現非典者立即停業”的通知,此後大城市內絕大多數的賓館、飯店、娛樂場所等開始進入“不知道何時開業”的停業狀態,而這些行業的主要工作人員是農民工。

    曾偉,一位23歲的安徽農民,“闖江湖”五六年了。他去過廣東、福建,目前和幾個同村的老鄉在北京的郊區搞房屋裝修的工作,他已經鍛鍊成一名熟練的木工,如果運氣好的話,一個月也能掙1500塊錢。由於SARS,他工作的小區要求所有的裝修都得停下來,如今他只能呆在一個月50塊錢租金的小平房裏,等待開工的通知。

    “一個月了,不知道什麼時間才能開工。”曾偉憂慮地對記者説。

    曾偉還算走運,多數農民工工資微薄並且要忍受來自各方的歧視,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能無助地面對。“SARS肯定對農民收入産生不利影響,部分地區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會更困難。”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王小映博士説。

    旱澇迫更多農民涌入城市

    目前南方省份湖南、廣東、江西、江蘇等地都發生了洪災。有消息説,目前洪水造成的損失已達20多億元,僅湖南受災人口就達400多萬。

    在總人口是520萬人的湖南嶽陽市,有80萬左右每年外出打工的農民,2002年外出打工,使岳陽農民年每人平均增收130元,佔農民純收入的48.4%。勞務經濟已經成為當地增加農民收入的首要渠道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

    與中國南方汛情形成對比的,是北方的內蒙古、東北部分地區以及西北部分地區遭受著罕見的旱災。據報道,有北大倉之稱的中國東北地區正遭受連續第5個乾旱年份,而且今年的旱情明顯重於前幾年。

    “洪水和旱災在不同程度上使農民加入外出打工的行列。”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的吳敬學説。

    他同時指出,中國有2.5億至2.7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而且中國人口目前並沒有達到16億多的最大基數,今後農村外出務工人數會更多。

    政府研究對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5月21日召開的第二次國務院全體會議上,就SARS疫情過後各行業的振興計劃進行部署。在會上他特別強調了“使更多的農民工獲得就業機會”。

    “我們正在研究和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護農民的利益。”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張宏宇對《財經時報》説。他透露,國家正在評估“天災人禍”給農民造成損失的程度,以便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一位專家指出,中國農村問題是長期積累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但目前的災難使人們再一次全面關注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肯定一年比一年好”。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傑近日説:“中國農村富餘勞動力多,靠現有的大中城市難以大規模吸納。因此,小城鎮與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互為促進。”

    在政府要求加快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求儘量安排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但由於費用和民工自身文化程度,這個計劃並未很好地實施。

    值得肯定的是,中國政府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了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一份“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關於農民工問題所頒發的最高規格的政府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主要內容是要求各地給予農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平等待遇”,廢除目前涉及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不合理規定。

    同時,網民有關中國戶籍制度的討論,在網際網路上也火熱地進行著。

    中國“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認為,由於各地和各部門沒有一個統一的農民工管理機構,且又不能完全通過市場進行運作,農民工想獲得“平等待遇”還存在許多障礙。

     《財經時報》 2003年05月25日

    


各地農村防治非典動態:百萬農民傳唱"五字歌"
專家:全國疫情謹防反彈 河北農民病例明顯增加
中消協:農民看非典病免費
農村稅費改革小組:嚴禁借防非名義向農民亂收費
國家統計局:“非典”減少部分農民收入 某些地區缺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