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公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佈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效力、商品房銷售廣告、拆遷補償安置、房屋面積縮水、商品房的交付使用及風險承擔、商品房品質、商品房包銷、商品房擔保貸款(按揭)等方面如何具體適用法律作出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其中,對房地産開發企業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損害買受人利益的惡意違約、欺詐等行為,明確規定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説,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只是房地産糾紛中的一類案件。隨著房地産業的迅猛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同時由於我國的不動産立法還不完善,市場機制也不健全,商品房交易行為很不規範,特別是一些房地産開發企業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有的製作虛假廣告,設立定金圈套,甚至一房多售,利用商品房買賣合同欺詐買受人,有的商品房面積嚴重縮水,有的商品房則存在嚴重品質問題,這都嚴重損害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在消費者協會的統計資料中,商品房買賣糾紛被列為當前十大投訴熱點之一,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黃松有指出,由於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逐年增加,而相關法律規定比較原則,人民法院在處理此類糾紛中也遇到了許多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為了及時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公正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依法保護商品房買賣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範房地産市場的交易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制定關於如何處理當前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司法解釋。

    解讀商品房買賣糾紛司法解釋

    銷售廣告可以成為商品房買賣合同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 的司法解釋規定,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房地産開發企業就商品房開發規劃範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説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解釋特別提到,這些説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買房子“縮水”3%將難以解除合同

    買房者都會擔心一個問題——縮水,也都明白一個3%的界線。而在現實中,有些買房人不能接受這一誤差比例,要求與房産商解除合同。從6月1日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的司法解釋,房子“縮水”3%將難以解除購房合同。

    房産商惡意違約欺詐將付出沉重代價

    商品房買賣過程中,房地産開發企業惡意違約和欺詐,致使買房戶無法取得房屋的,將擔負懲罰性賠償責任。

    到期不給辦理房産證買房戶可申請賠償損失

    購買商品房卻遲遲拿不到房産證,買房戶可向人民法院申請賠償損失。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佈“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出的規定。

    “交鑰匙”就算房屋的交付使用

    房子到底什麼時候算是交付使用,這是牽扯到房産買賣雙方實際利益的重要問題,常常引發“房屋交付使用”糾紛。將於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明確規定,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因此,人們常説的“交鑰匙”就算交付使用。

    商品房品質嚴重影響正常居住購房合同可解除

    如果購買的商品房因品質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法院應支援買房戶解除房屋買賣合同。這是最高人民法院 日前公佈“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出的規定。

    商品房買賣合同將不被輕易確認無效

    將於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充分體現了促進商品房市場健康發展的精神,主張不輕易確認合同無效。

    集資房、房改房、經濟適用房不適用商品房買賣糾紛司法解釋

    將於6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只調整商品房買賣糾紛,而不調整其他的房屋買賣糾紛。

    法院應支援拆遷戶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

    人民法院應該支援拆遷戶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屋。這是最高人民法院 日前公佈“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出的規定。

    包銷商也要參加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訴訟

    如果發生買房戶因為商品房買賣合同與房地産開發企業發生糾紛,人民法院將會通知包銷商也參加訴訟。這是最高人民法院 日前公佈的、將於6月1日起施行的司法解釋作出的規定。

    商品房買賣合同確認無效,當事人可請求解除“按揭”貸款

    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時,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按揭”貸款。這是最高人民法院 日前公佈“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作出的規定。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