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常志忠

    應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的邀請,胡錦濤主席將於6月4-5日訪問蒙古。這是我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産生後,國家主席首次出訪的第4站。

    一、中蒙關係發展的歷史回顧

    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60年代初,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從1956-1965年,我國向蒙提供三筆援款(總額為4.6億舊盧布),無任何附加條件向蒙派遣了1.8萬名專家和工人。1960年5月27日至6月1日,周總理訪蒙並簽署了《中蒙友好互助條約》,奠定了中蒙關係的里程碑。1962年12月25日至27日,蒙古主要領導人澤登巴爾訪華並簽訂了《中蒙邊界條約》,順利劃定了兩國邊界線。

    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蒙關係處於疏遠和敵對狀況。根據1966年蒙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大批蘇軍進駐蒙古,最多時達15萬人。蒙古還將本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蘇聯,武器裝備由蘇聯無償提供,蒙軍充當了蘇軍的一個兵團,重兵壓在中蒙邊界。

    1983年11月,烏蘭巴托摔跤隊應邀來呼和浩特、北京進行友誼比賽,這是兩國冷漠20多年後的第一次接近。1989年實現了兩國關係正常化。

    東歐劇變和前蘇聯解體及經互會內部“經濟一體化”的瓦解,使得蒙古失去了往日的支柱,與之三面相臨的中國便成為它今後生存發展的至關重要因素。中俄積極構築面向21世紀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後,也使中蒙關係發展進入“快車道”:

    (1)高層聯繫密切。

    1991年8月,楊尚昆主席訪蒙,這是中蒙建交40多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蒙。1994年4月,李鵬總理應邀訪蒙,雙方簽署了《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這對長期、穩定地發展兩國關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1998年巴嘎班迪總統成功訪華,兩國發表了《中蒙聯合聲明》。蒙古認為它是確立兩國發展面向21世紀的政治性文件。為保持兩國高層接觸的連續性,蒙古總統巴嘎班迪希望將在年內再次訪華。

    (2)雙邊經濟紐帶拉緊。

    1991年中蒙簽署了《關於蒙古國通過中國領土出入海洋和過境運輸的協定》,我國將為蒙古國過境貨物通過中國領土和使用天津港提供方便。中國還降低邊貿收稅率50%,並簡化往返人員和貨物進出境的手續。1990-1996年期間,商品貿易以26.7%的年均增長率上升。在此期間,中國分三次向蒙古國提供了總計達1.3億元人民幣的無息貸款。近幾年,中蒙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向新的深度和廣度發展,中國市場與蒙古市場連接起來,成為帶動蒙古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中國在蒙投資企業已達847家,協議投資額2.82億美元,佔在蒙投資企業總數的35.3%,投資總額的42.4%,已取代俄成為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的投資國。

    (3)增進軍事信賴關係。從1990年起大幅度調整對外政策,1994年公佈了《蒙古國外交政策構想》,正式確認“同俄羅斯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是蒙古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蒙古為改善蒙中兩軍關係採取一些措施。首先提出互派武官的問題,並主動邀請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刁從洲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于1991年3月4-19日訪蒙。中國軍事代表團受到高規格接待。1998年蒙古國防部長訪華並簽署了《蒙中領域合作協議》等一系列文件,為建立相互軍事領域信任關係、開展邊防合作、裁減邊境地區駐軍打下了良好基礎。1999年蒙國防部長提議擬定了中蒙軍事合作交流計劃。此後,兩國軍方高層互訪頻繁。

    二、影響中蒙關係的主要因素

    (一)對華戒心根深蒂固是影響中蒙關係的主要癥結。

    前蒙古軍報《獨立報》在1995年11月10日載文稱,設想本國有遭受外國入侵的8種可能性,其中6-7種皆來自中國或俄羅斯。對蒙古政府與人民而言,心中存在的一個老疙瘩,怕中國有一天要收回蒙古,其內心深處是極其排斥與中國拉近距離的政策。澳門回歸中國後,蒙古一家大報曾在其頭版頭條新聞中説:“港澳已回歸中國,在台灣與中國統一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蒙古。”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中蒙關係時,充分尊重蒙古國的主權與獨立,特別需要中國的大國風範。因為在國際關係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小國總是處於一種心理上的弱勢,特別是蒙古國這樣歷史淵源較深的國家,心理戒備與警惕尤為強烈。因此,相互信任是發展友好關係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內蒙古蒙古族在語言和文化上的良好交往條件,積極促進與蒙古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二)敵對勢力從中作梗。

    蒙古總理恩赫巴亞爾是個西方價值觀念較深的實用主義者。同時,他又是名虔誠的佛教徒,與達賴關係甚密,曾拜其為師。1999年訪問印度時還專程拜會了達賴。一些民族分裂分子經常搞反華宣傳活動,挑起事端,甚至有人鼓吹建立統一的“大蒙古國”。達賴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援下,屢屢訪蒙,散佈流言蜚語,污衊中國,搞獨立活動,為中蒙關係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去年11月,蒙古國立大學及科學技術學院授予達賴喇嘛名譽博士。據説,今年達賴還將應邀再訪蒙古最具影響的宗教聖地-甘丹寺,如果成行,將給兩國交往帶來新的干擾。去年9月1日,雙方在首都互設帶有官方色彩的“經貿代表處”。不久前,蒙古央臺出現了“一中一台”報道,中方已提出交涉,稱這是嚴重的政治錯誤。

    三、中蒙睦鄰友好關係的全面發展

    對於蒙古來説,即使內心對中國有“千千結”,但是,其未來的經濟及國力的惟一齣路,恐怕還是與中國親善交往。蒙古若能放開胸襟與中國交往,共同提升國力,遠比依賴其他國家強多了。失掉中國這座與世界企業文明接軌的大橋,蒙古面向21世紀的未來將路途坎坷。

    (一)進一步發展中蒙睦鄰友好關係,是兩國地緣政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增進和發展同蒙古國的睦鄰友好關係,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定,促進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發展是中國對蒙政策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周邊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蒙古是中國的北方鄰國,與我國華北、東北、西北接壤,有4673公里邊界線。蒙古邊境城市扎門烏德距北京直線距離僅600多公里,加之蒙古族分別居住在兩國境內,蒙古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1998年中蒙貿易總額中,內蒙古與蒙古國的貿易佔41%。東北地區原是我國重工業基地,由於國有企業舊體制的影響,加上設備陳舊,在改革開放以後落伍了。內蒙古東部地區經濟條件較差,生産力水準落後,這些地區都希望一個有活力的境外經濟協作區來牽動,這與蒙古優先發展其東部區的經濟戰略不謀而合。

    (2)防止蒙古成為某些別有用心國家遏制中國的橋頭堡,確保其中立地位,是我國最基本的戰略目標。冷戰結束後,美國加強對蒙古的經濟滲透,在政治、思想文化和軍事方面的滲透也尤為突出。其目的是以蒙古為基地,在中俄兩國之間打進一個楔子,這是美針對中俄作出的一個戰略部署。蒙古的外交戰略為我國發展中蒙關係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只要我們對症下藥,運作得當,中蒙關係就會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這不僅給本地區帶來安定與和諧,也可有效地阻止某些國際力量介入本地區,消除潛在隱患。

    (二)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1)商品結構互補。中國工業在改革開放中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輕工業,品種繁多,價格低廉,品質上成,而蒙古工業欠發達,日用輕工産品主要依賴進口,中蒙又是近鄰,運輸成本低,很有吸引力。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産品産量大、品種多,而蒙古是以畜牧業為基礎的小國,我國農産品可彌補其市場需求。

    (2)自然資源互補。蒙古有計劃地開發自然資源。近期內可提供合作開發的資源是耕地、建材、畜産品、旅遊資源和石油等礦産資源;中遠期可望在草原、森林及其他礦産資源開發上大有進展。蒙古擁有100多萬平方公里的牧場,載畜量可達8000萬頭,而目前其擁有的牲畜頭數尚不足1/3。蒙古的木材蓄積量為1.3億立方米,煤炭總儲量約為165億噸。石油僅東戈壁省和東方省的儲量即可達4億噸。而我國現代化後備資源不足,如果我國利用技術和資金幫蒙古開發其南部地區的石油資源,可為本世紀經濟的高速發展解決部分進口石油問題(路途近、成本低、便於運輸),這也符合蒙古以資源換匯的長期戰略。

    (3)勞動力和技術互補。我國剩餘勞動力豐富,而蒙古人口少,在建設大型項目時,深感勞動力和技術工人不足,我國勞務出口可添補其勞力不足。目前,蒙古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羊絨生産國,但因設備陳舊,加工技術水準低,只能出口原料。我國可順勢發揮勞力充足、技術適用等優勢,發展多種合作方式的資源開發産業。

    (三)中國可在蒙古參與東北亞經濟合作中大有作為。

    俄羅斯和東歐各國取消了對蒙古的無償援助和低息貸款,並對其債務問題糾纏不清,還提出了現匯貿易方式。因此,蒙古的外貿呈迅速下滑趨勢,這對蒙古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蒙古迫切需要發展同東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1999年,蒙古通過21世紀初期國家經濟遠景規劃,提出發展東部區帶動和其他地區發展的新設想。為此,蒙古正準備修建“千年公路”,與中俄公路網連通。蒙古將今年作為“烏蘭巴托建設年和引資年”,並計劃在與中俄接壤的扎門烏德和阿拉坦布拉格分別建立自由經濟區,以便擴大與鄰國的經貿合作。

    蒙古東北部地區共29.6萬平方公里,24.3萬人口,是蒙古國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而且基礎設施也較為齊全,從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背景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出發來看待中蒙經濟關係,一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蒙古國將能更好地發揮其“歐亞大陸橋”作用,這一點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對此,中國應加大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投入,儘量拓寬國內市場,為蒙古的産品打通銷路,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産銷迴圈。同時,中國還可以幫助蒙古開拓生存空間。2000年4月,蒙古在大連正式加入“太平洋經合理事會”,蒙古今後還將被拉入博鰲亞洲論壇,以提高其國際地位。

     (常志忠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網 2003年6月3日


中蒙睦鄰友好關係不斷發展
蒙古總統説蒙中友好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中蒙聯合聲明》
《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
蒙古領導人會見王毅 熱切期待胡錦濤訪蒙
遲浩田會見蒙古國防部國務秘書
胡錦濤主席歐亞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