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調控有主力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貨幣政策調控有了“主力”

    這幾天,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成了財經界的熱門話題。先是央行在《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潑墨如水,辟出很大的篇幅介紹了去年公開市場操作的情況;緊接著,央行又宣佈,增加3家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一級交易商,公開市場操作的場次從每週一次增至每週兩次。

    通俗地説,公開市場操作就是中央銀行通過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來實現自己貨幣政策意圖的活動。當央行認為需要收緊銀根時,就將手中的證券和外匯賣給有關金融機構(一級交易商),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這樣,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就相應減少了,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也隨之收縮。反之,當央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通過買進證券和外匯的方式,投放一部分基礎貨幣,這樣,金融機構可用資金就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也隨之擴大。

    在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央銀行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聯儲90%的貨幣吞吐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進行的。英國近年來甚至取消了除公開市場操作以外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每天要進行3次之多!

    這些年來,我國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已經從貨幣政策工具中不起眼的“小不點”迅速發展成貨幣政策工具中的“絕對主力”。1998年、1999年兩年,我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基礎貨幣2600多億元,佔兩年基礎貨幣增加總額的85%。去年更是公開市場操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公開市場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大大提高,操作力度明顯增強。

    以去年6月25日到12月10日的公開市場操作為例。去年,我國外貿出口和外商投資快速增長,致使銀行間外匯市場明顯供大於求。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從銀行間外匯市場大量購買外匯,相應投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但是,基礎貨幣增長過快,對商業銀行增加貸款沒有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從長期看,反而增加了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於是,央行果斷決定,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進行收回基礎貨幣的“對衝”操作。去年下半年,央行頻頻出手,累計回籠基礎貨幣最高達2467.5億元,保證了基礎貨幣的穩定增長。

    強有力的公開市場操作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可謂利莫大焉。近年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有效地調控了基礎貨幣,進而調控貨幣供應量,支援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央行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了商業銀行可用資金的數量,進而影響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最終有效地引導了貨幣市場的利率。在我國目前的利率體系中,貨幣市場利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風向標”和“參照係”,這一利率的平穩運作,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的平穩運作。

    更為重要的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有效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還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夯實了基礎。利率市場化包括不可分割的兩層含義:一是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利率水準的利率形成機制;二是央行能夠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如果沒有後者,勢必會形成“一放就亂”的局面。因此,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能力的增強,顯然有助於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

    毋庸諱言,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目前的公開市場操作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當密切關注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流動性情況,協調本外幣公開市場操作;繼續增加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成員,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影響面;繼續改進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增加交易頻率。央行增加一級交易商和交易頻率,可以説是為完善公開市場操作開了個好頭。我們期待著這一貨幣調控的“主力”在未來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公開市場操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戴根有

     記者: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是關鍵。近年來,我國在貨幣政策工具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戴根有:1998年以來,我們對貨幣政策工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規模管理是一項標誌性改革,它意味著我們把實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最主要貨幣政策工具放棄了;同年3月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將法定存款準備金賬戶和備付金賬戶合二為一,還準備金賬戶應有的支付清算功能,進一步理順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關係;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業拆借利率、債券發行利率、債券回購利率、票據貼現和轉貼現利率等利率已經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改革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放開了境內大額外幣存款和全部外幣貸款利率,人民幣大額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明顯擴大,利率在我國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很大提高;大幅度調整了一系列信貸政策,現在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更加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和良性迴圈的需要;完善了再貸款和再貼現管理制度,使它更加貼近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1998年一季度開始,建立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部門與國民經濟有關綜合部門和商業銀行的月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制度,形成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有關經濟綜合部門之間良好的資訊溝通機制,有效提高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央行從2001年一季度按季向社會公佈我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有效提高了貨幣政策透明度,發揮了很好的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

    近幾年,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中,尤為突出的是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的發展。1998年以來,央行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推動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幾年來,我國債券市場有了一個飛速的成長。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餘額1997年末為3800億元,到去年9月末已達25000億元;市場交易額1997年為307億元,如今已超過10萬億元。以穩步、快速發展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依託,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取得快速發展。

    在取消貸款規模控制以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作為主要間接貨幣政策工具在金融宏觀調控中的成功應用,標誌著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成功實現了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基本轉變。這是最近幾年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改革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記者:近年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基本情況如何?能否做一些披露。

    戴根有:2000年,我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新成立的4家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從國有商業銀行剝離14000億元不良貸款,除了劃轉央行對這些商業銀行原有的再貸款以外,央行還直接對它們發放了相當數量的再貸款;與此同時,由於要關閉一部分嚴重資不抵債的中小金融機構,央行給予了再貸款支援;這一年外匯佔款增加也較快。為了"對衝"由於上述三個方面原因而導致的基礎貨幣過快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持續下降的局面,央行靈活改變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方向,及時進行防禦性操作,開展公開市場業務正回購交易。這一年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從年中到12月上旬主要以回籠基礎貨幣為目標,當年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回籠基礎貨幣最多時接近3300億元。

    2001年,貨幣政策操作又面臨了新的情況。一方面,外匯儲備增加大量增加了基礎貨幣投放;另一方面,7-10月份商業銀行的貸款增加少,貨幣供應量和貸款總規模明顯偏離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值。為此,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及時調整了操作方向。全年操作過程為,上半年適時"對衝"由於外匯佔款的過快增加而導致的基礎貨幣的過快增長;下半年及時給予商業銀行合理的流動性支援,主動投放基礎貨幣,支援商業銀行適度增加貸款。

    2002年是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去年,我國外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長,國際收支出現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上升導致投放基礎貨幣速度加快,商業銀行超額儲備率上半年持續超過7%。經濟運作方面,上半年消費物價持續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面臨十分困難的選擇。一方面,在物價持續負增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7月份以前貸款增加不多,貨幣政策操作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保留相對高一些的流動性水準;另一方面,持續保持較高的超額儲備水準,又十分不利於貨幣市場利率特別是長期債券市場利率水準的穩定。過多的流動性促使商業銀行在債券一級市場壓低利率,搶購債券。為適度收回銀行體系部分流動性,"對衝"由外匯佔款過多而帶來的基礎貨幣過快增長,控制債券市場系統性風險,下半年在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形勢已經比較明朗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了正回購操作,以穩定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和基礎貨幣增長率。到9月份,基礎貨幣增長基本回復到適度水準。

    記者:央行所進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是在我國進行的,一切從我國實際出發,紮根于自己的經驗最重要。您能否總結一下近年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基本經驗?

    戴根有:總結我們近幾年的基本經驗,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實際出發,確定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目標和框架。 一國特定的貨幣政策框架決定了該國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目標和框架。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仍然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它屬於數量指標;現實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仍然只能主要是信貸渠道,屬於數量性傳導。公開市場業務作為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其目的是要實現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其實現的渠道只能是通過現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因此,數量性的中間目標和傳導機制就決定了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目標也是數量目標,具體來説,就是基礎貨幣特別是商業銀行的超額儲備水準。

    但是,數量目標和價格目標是密不可分的。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改變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必然會影響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既然是通過自願的市場交易來改變商業銀行超額儲備水準的,那麼不調整交易價格就很難達到數量調節的目的。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是市場資金供求的集中性體現,它既反映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數量目標的實施效果,同時也是央行實現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數量目標的必要手段,數量目標和價格目標實際是一體的。在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框架下,由於對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仍然是管制的,因此,貨幣市場利率雖然已經完全放開,但其實際運作空間卻不可避免地仍然受到官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限制,更遑論去深度影響存、貸款利率了。在這種條件下,數量目標顯然更加實際和有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選擇商業銀行超額儲備作為主要的操作目標,而將貨幣市場利率作為輔助操作目標,即主要用來觀測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是客觀實際使然。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制度框架包括操作工具、操作方式、交易對手和操作程式等。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制度框架的設計,要立足本國實際,遵循市場交易規律,有足夠的靈活性。

    我們設計我國公開市場業務制度框架時,也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比如公開市場操作工具,1998年5月,我們恢復債券公開市場業務時,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國債只有幾百億元,而且都是長期國債。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工具必須是短期國債,要等財政部發行短期國債以後才能搞公開市場業務。我們則在1998年5月恢復債券公開市場業務時就將政策性銀行發行的3000多億元長期金融債券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人民銀行和交易對手都有了充足的抵押物,使公開市場業務在一開始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交易方式上,最初只有逆回購,後來逐漸增加了現券買斷、正回購、現券賣斷、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等多種方式,並且根據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實際需要,不斷嘗試,靈活組合各種交易方式。

    在操作中,我們不斷總結,初步積累了一些操作經驗。比如在逆回購投放基礎貨幣時,主要採取數量招標方式;而在正回購回籠基礎貨幣時主要採取利率招標方式;在需要大量回收市場資金而手中債券又不足時,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可以同樣取得比正回購更好的效果。2002年,我們在總結1996年發行中央銀行融資券經驗的基礎上,將正回購轉化為中央銀行票據,有效增加了央行操作工具。

    第二,以超額儲備水準為主要目標的數量型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必須協調好本幣公開市場業務操作與外幣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關係。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包括兩部分:一是在人民幣債券市場進行,二是在外匯市場進行。我國的外匯市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它由銀行櫃檯結售匯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這樣兩層市場體系組成。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吞吐基礎貨幣。由於實行強制結售匯和對商業銀行核定外匯頭寸限額,兩個市場上外匯供求都存在管制剛性,因此,外匯的流入和流出會剛性地傳導到央行的外匯公開市場操作上,直接表現為基礎貨幣的投放與回籠,表現為商業銀行超額儲備的增加和減少。最近幾年,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結果央行資産負債表上的凈外匯資産的變動就成為影響商業銀行準備金的主要內生性因素。這種情況下,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必須協調好本、外幣操作之間的關係,即必須通過主動性較強的本幣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去"對衝"被動性較強的外幣公開市場操作的影響,從而達到保持超額儲備和貨幣市場利率水準穩定的目標。

    第三,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關注貨幣市場短期利率的變化,但在客觀條件受到限制時,對長期利率的客觀影響往往難以避免。

    貨幣政策是總需求管理政策,它本質上是短期管理的政策。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作為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工具,它本質上顯然也是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工具。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以商業銀行超額儲備為主要目標,同時對貨幣市場利率予以關注,但是它主要關注的是短期市場利率,而不是長期市場利率。

    但是我國的客觀情況還有一點不同。主要是市場流通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基本是5年以上的長期債券,1年期以下的短期債券基本沒有。這種情況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除非只做回購交易而不做現券交易。一旦在債券市場進行現券買賣,其交易對象不可避免地即為長期債券。由於央行目前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環境,面對的是基本沒有短期債券而僅有長期債券的市場結構,因而長期債券必然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結果央行對長期債券的現券交易必然客觀上對市場長期利率産生影響。由於缺乏短期債券,我國債券市場利率的期限結構是不健全的。在上半年通貨緊縮問題比較突出、央行需要商業銀行保持相對高一些流動性的條件下,市場將長期債券當作短期債券去炒,結果長期債券市場發行利率持續下跌,再加上各期債券發行先後的市場條件不同,長期債券本身的利率期限結構也出現了嚴重扭曲。長期債券利率的波動對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都有重要影響,在我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的主要持有人都是商業銀行的條件下,央行從金融長期穩定的要求出發,關注長期債券利率持續走低可能帶來長期債券利率系統性風險,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第四,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必須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互配合、統籌協調。

    與一些發達國家實行零準備金率和準備金存款不付息的制度相比,我國目前仍實行比較高的法定準備金率和比較高的超額準備金率。這種比較高的準備金率,在短期內還難以改變。主要是由於外匯佔款和央行再貸款在很大程度上是內生的,外匯佔款和央行再貸款的剛性增長,央行本身沒有太大的調節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準備金存款的增長也是內生的。要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必然提高超額準備金率,而這又與貨幣政策操作的目標相矛盾。在資産不可能減縮的前提下,要降低超額準備金率,顯然只有發行央行票據,而這不但成本很高,同時又會遇到多方阻力。保持相對較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客觀上就要對準備金存款付息,否則無疑是增加對商業銀行的稅收,商業銀行將增加虧損。同時,高準備金率也必然帶來準備金存款較大的彈性空間,這對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有效性也是個嚴重制約。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之所以十分有效,其背景是超額準備金率接近於零。在零準備金率的情況下,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任何小的動作都自然十分有力,央行自然也非常主動。我國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總量較大,超額準備金率的彈性也較大,再加上經濟轉軌時期各種外生因素對準備金的意外影響很多,為保持市場資金供求平衡和貨幣市場利率穩定,就需要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操作,以對衝各種自主性因素的影響。因此,操作規模相對較大,就成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有效性的前提,也成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顯著特徵。這提高了公開市場業務的成本,也相對降低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有效性。因此,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一方面需要加大操作力度,另一方面需要統籌協調好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協調組合,以便更有效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第五,不斷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基礎性建設,推進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發達的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以及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等作為基礎。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1996年啟動,當年操作的數量很小,1997年實際停止了。這時我們沒有為公開市場操作而刻意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而是在1997年6月適應商業銀行撤出交易所市場後的客觀需要,建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著力培育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平臺和基礎。1998年5月恢復公開市場操作,當時的條件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要券種是過去多年向商業銀行攤派的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為了穩步推進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我們對這種本身包含固有缺陷的債券做了必要的改造,使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初步有了債券基礎。隨後,又果斷邁出了國家開發銀行債券市場化發行的關鍵一步;再隨其後,國債在銀行間市場實現了市場化發行。從此,銀行間債券市場終於穩步成長為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堅實市場基礎。幾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穩健發展使得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大規模操作成為可能;同時,公開市場操作也有力促進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持續增長,促進了債券發行,提高了市場流動性。

    記者:企業改革和銀行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金融對外開放的深化,使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可以預見,伴隨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貨幣政策框架的變化,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您能否對公開市場操作的前景作一個展望?

    戴根有:第一,從長期看,貨幣市場利率將成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目標,這個過程將是漸行漸近的。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貨幣市場利率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目標是客觀趨勢。其主要原因在於,貨幣市場利率既是集中反映貨幣市場資金供求的綜合性指標,又對整個市場利率體系有著基礎性影響,而且在發達的金融市場條件下,貨幣市場利率向整個經濟生活中傳導的速度非常快。我國目前由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利率渠道不通暢,選擇商業銀行超額儲備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操作目標,是階段性選擇。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以及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目標也必將逐漸過渡到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主要目標,並且在諸多貨幣市場利率品種上,必然選擇波動較小、且對整個市場利率體系影響較大的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作為操作目標。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目標的這種轉變將是伴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轉變的漸進過程。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框架制度。

    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一級交易商制度。目前央行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以商業銀行為主,這是與目前我國金融資産的95%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的金融市場結構相適應的。今後,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漸提高,與之相適應,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一級交易商行列也是可預期的。要強化對一級交易商的評估,根據貨幣政策調控的需要,對交易對手定期進行量化指標考核,以保證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政策效果及時、高效、準確地傳導。

    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交易工具。在央行資産負債表內生性因素變動較大,而同時公開市場業務操作要加大力度的現實背景下,央行客觀上需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擴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的種類和範圍,以增強公開市場業務操作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市場利率的能力,提高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靈活性。

    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交易方式。央行將進一步完善債券回購業務操作,加大現券交易的力度。根據金融宏觀調控的需要,逐步增加交易頻率,以便及時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市場利率。

    第三,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程式。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套裝程式括決策、執行、資訊反饋與報告程式等。公開市場操作程式中,首要的是決策程式,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決策程式又與整體貨幣政策的決策程式密切相關。我國貨幣政策的決策權在國務院,人民銀行是貨幣政策的執行、實施部門。今後,隨著我國貨幣政策決策程式的日趨完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決策程式也必將相應完善。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資訊披露,與世界各國相比,是比較充分的。今後需要加強的是分析性的報告,這樣更有利於引導預期,提高貨幣政策操作效果。

    第四,完善商業銀行流動性預測監控體系。

    流動性預測和監控體系是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央行組織開發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流動性電子報告系統將投入運作,這對於預測市場準備金需求,特別是預測超額儲備需求有重要作用。同時,央行將建立準備金供給預測體系,通過分析財政收支、外匯交易、現金投放等數據測算準備金供給。另外,還開發了支援現代化支付系統的人民銀行自動質押融資系統,商業銀行在清算資金不足時可以向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自動以指定債券質押融資。這些措施將大大降低商業銀行持有的準備金數量,並建立起以準備金利率為下限,以隔夜自動質押融資利率為上限的貨幣市場利率走廊,以穩定貨幣市場利率水準,提高公開市場業務對貨幣市場利率調控的效果,有利於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目標的轉型。

    第五,完善中央銀行債券資産管理體系。

    在現代中央銀行資産中,債券是其主要資産。債券資産是否安全,直接關係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可能空間。最近幾年,伴隨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發展,債券資産已逐漸成為各國央行的主要資産,因此,各國央行普遍加強了對債券資産的管理。我國當前正處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為應付各種外部和內部衝擊,需要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發揮作用,央行就需要持有大量債券,債券資産管理的重要性逐漸突出。央行需要進一步完善債券資産風險控制機制,健全適應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債券資産管理體系。(田俊榮)

    背景資料:什麼叫公開市場操作?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負債,包括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款和流通中現金。商業銀行持有基礎貨幣可以創造貨幣,因此基礎貨幣又稱為“高能貨幣”。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有效傳導貨幣政策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 孫國峰)

    

    人民網 2003年2月28日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場次增加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撥“逆”返“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