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四大國寶級文物保護的“現在進行時”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涪陵白鶴梁水文題刻、雲陽張飛廟、忠縣石寶寨和忠縣漢闕,是三峽庫區地面文物中的四大“國寶”。三峽水庫蓄水在即,四國寶將以何種方式進行保護?目前的保護進度怎樣?

    白鶴梁題刻:保護工程進度能滿足蓄水要求

    白鶴梁古代水文題刻是三峽庫區唯一一個水下原址保護的地面文物。屆時白鶴梁將被一個巨大的“無壓容器”罩住,成為“水下博物館”。遊客從岸邊的兩條水下通道進去,繞題刻一週,透過水下通道的參觀窗觀賞。

    重慶市文化局副局長王川平説,今年2月,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工程混凝土導墻及防撞墩基礎鑽孔施工以及洗手梁、坳馬石炸礁工程正式開工,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整個保護工程將在三期移民階段完成。

    今春長江出現近十年來罕見的枯水情況,為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記者在現場看到,白鶴樑上的唐魚已“躍”出水面老高。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錨桿工程,由於水枯後白鶴梁處的水位較低,已不需按原計劃使用駁船鑽孔,只需搭架鑽孔平臺即可滿足施工要求。同時,長江左岸的炸礁工程也在進行中。據介紹,按現在的工程進度,基礎鑽孔工程可提前完成,完全能滿足三峽工程的蓄水要求。

    張飛廟:復建工程正式開始施工

    張飛廟是一組精美的古建築群,集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建築精華于一身,是三峽庫區目前最大的文物整體搬遷工程。

    在長江上游32公里、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對的張飛廟正在復建。重慶市峽江文物保護有限公司張飛廟復建工程顧問龔廷萬告訴記者,目前張飛廟新址的供水、供電工程和外接道路、圍墻工程已經完成,整個張飛古廟的落架拆除和運輸工作也已結束。張飛廟復建工程進度較快,主體工程可在7月前完成。

    張飛廟搬遷進度的加快,讓為張飛廟搬家的工作人員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記者在兩周前來到現場時,施工人員還在憂慮,因為春天已經到來,正是移樹的大好季節,但由於種種原因,伴隨張飛多年的古樹一直沒有動窩。

    石寶寨:最新方案出爐 下半年正式動工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的長江北岸,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構建築之一,號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三峽成庫後,石寶寨將部分淹沒,因此種種保護方案隨之産生。目前,石寶寨保護工程最新方案出爐,三峽成庫後,遊客在江中輪船上仍然可以目睹“國寶”全貌。

    重慶市忠縣文管所所長黃建華説,專家拿出了最新的“護坡加鋼閘門”方案。新方案沿著石寶寨四週築一道巨型圍堤,使其形成一個巨大石盆,把整個石寶寨圍在其中。為了避免三峽庫區蓄水後仰墻擋住寨門,影響江中游客欣賞石寶寨全景,設計者特意在寨門前的仰墻上留下一道長達50米的豁口,在豁口處安裝一道可以升降的鋼閘門。在高水位時,關閉鋼閘門保護寨門;長江水位降低後,打開鋼閘門,遊客便可通過豁口觀看全景。

    據悉,石寶寨原地保護工程的新方案及概算已上報國家文物局和三峽建委,基礎部分施工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動工。

    忠縣漢闕:新家落成

    三峽庫區二線水位線下發現的3個“國寶”漢闕——丁房闕、無銘闕、烏楊闕,是庫區最早完成搬遷保護的國寶級地面文物。目前它們已全部得到妥善保護,文物保護工作者分別在重慶市和忠縣為它們建立了“新家”。

    黃建華告訴記者,在重慶市忠縣境內發現的丁房闕、無銘闕,其雕刻所表現的漢代人物、故事、圖案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為了趕在三峽水庫今年蓄水前完成丁房闕、無銘闕的搬家任務,承擔搬遷工作的西安古建築工程公司施工人員去年10月進駐忠縣,開始文物的拆卸、運輸和組裝工程。今年2月,兩漢闕順利搬家,“住”進忠縣白公祠。2001年夏在忠縣烏楊鎮發現的烏楊闕,則是中國當今保存最完整的漢闕,目前已搬運至重慶,人們可在即將建成的重慶市中國三峽博物館一睹它的“芳容”。

    新華網2003年4月3日


三峽大壩及新三峽2004年前後將成新的旅遊區
三峽發現人類最早藝術品 14萬年前樂器石刻牙雕
三峽大壩“觀景臺”累計接待中外遊客200多萬人
三峽通航管理局:4月4日起停止受理過往船隻登記
三峽蓄水旅遊規劃出臺 2010年建世界聞名旅遊區
庫區蓄水“神女”無恙 三峽將增大量景觀
宜昌舉辦2003年世界旅遊日中國主會場慶祝活動
平湖將現峽江 旅遊正推新設施新景觀新遊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