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技術將為世界消除饑餓作出更大貢獻  

    隨著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水稻科技等方面展開日益深入的合作,中國先進的水稻育種和基因技術將為解決世界人口的饑餓問題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國際水稻大會上,國際水稻研究所副所長王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在水稻科技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現在中國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糧食問題,還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饑餓和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經驗。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表明,目前水稻是全世界30億人賴以生存的日常食品,亞洲20億人口所需熱量的80%是從水稻中攝取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皮特克莫恩説,亞洲的歷史表明,水稻豐産對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反之將會導致人類社會大範圍的饑荒、死亡及政治動蕩。

    王韌説,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袁隆平教授為代表的中國水稻科學家在雜交稻育種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對發展中國家水稻生産影響深遠。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不斷派遣水稻專家前往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和越南等國,為他們舉辦各種雜交稻相關知識的培訓及其他相關的技術服務。

    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開始運用和推廣中國的水稻技術。聯合國有關方面的統計表明,截至2001年,除中國外,亞洲約有8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了高産雜交稻。

    王韌説,很多發展中國家從中國的成就中看到希望和信心,認為中國可以做到的,他們也應當可以做到。這些國家認為,利用育種技術來提高水稻單産為他們解決自己的糧食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據悉,在不久前完成的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基礎上,投入上億元鉅資的中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計劃也即將啟動。

    王韌説,水稻基因的奧秘一旦被揭示,將會徹底改變科學界在水稻育種、防治病蟲害等領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完全是公益性的,成果將會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公開發佈,從而保證廣大發展中國家受益。”

    皮特克莫恩肯定了中國在國際糧食合作中的成就。他説,在有聯合國糧農組織70個成員參與的糧食保障特別規劃中,中國是率先參與國,是南-南合作中最大的合作夥伴。

    目前,人類仍然面臨著極為嚴峻的饑餓問題:全世界有8億人因糧食供應不足而處於饑餓之中,每年由於饑餓而死亡的4歲以下兒童有1400萬。

    “我相信,隨著中國政府對水稻科研投入的增加和中國科學家們不斷努力,將來中國一定會為消除饑餓作出更大的貢獻。”王韌説。 (林甦 徐興堂)

    新華社 2002年9月19日


世界首張水稻全基因組基因晶片在我國問世
中國水稻基因組測序研究又取得重大進展
建超級再生稻連續兩年超過畝産700公斤
新型“防偽”水稻在安徽培育成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