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沒機會離開——俄羅斯的絕密城市(圖)

    


新烏拉爾斯克工廠車間

    人們生活簡單、平和,衣食無憂,但永遠不能離開這裡上涅文斯克,第15799部隊,第813廠,斯維爾德洛夫斯克44號,新烏拉爾斯克——這個城市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在地圖上找不到它,從前如此,現在也是。這個蘇聯時期就開始出産離心機(濃縮鈾的設備)的絕密城市,現在依然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這裡沒有新俄羅斯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暴富的階層),沒有金融寡頭,也沒有喧囂的政治氣氛。街上看不到娛樂城、“麥當勞”和外國車。整個神秘城市完好地保留了蘇聯模式,這塊“蘇聯綠洲”引起了很多人對往昔簡單、平和生活的懷戀。記者有幸走進它,耳聞目睹了那裏的一切。

    這個城市最主要的街道曾以貝利亞(前蘇聯克格勃最高領導)的名字命名,後來改稱列寧街。城市裏的每個崗位都至關重要,剛建城的時候工廠的負責人都是將軍軍銜。城市是3萬名犯人建起來的。成千上萬的學者、科學家來到這裡,懷著報效國家的滿腔熱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人們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核,進到這個城市後,就永遠沒機會離開了,而且也不允許任何親朋好友來探望,包括自己的母親。

    在經濟很不景氣的烏拉爾地區,新烏拉爾斯克卻很繁榮,聯合企業裏員工平均工資是1萬盧布,工程師是1.6—1.7萬盧布。工資總是適時地增長,所以這裡的人從來沒動過搞大規模抗議示威的念頭。停電、停暖氣的事情從來沒發生過,體育館、俱樂部、幼兒園運轉正常,還有配套設施齊全的山地滑雪場。無人抱怨醫療保障體系不好,人口出生率也沒降低。人們衣著整潔,只不過款式、顏色過於單一,好像是一個單位統一發放的。汽車行駛得很慢,莫斯科人走路都比這裡的汽車跑得快。劇院每天都有演出。

    總之,這裡一切都非常好,但就是不自由,這是個被纏滿鐵刺的電網包圍著的“天堂”。不過,這樣的生活會慢慢習慣的。“30年前,丈夫剛把我帶到這裡時,我差點哭了”,一位女居民這樣説,“現在習慣了,沒什麼好怕的,生活很安寧。我已經不羨慕生活在莫斯科的朋友們了。這裡沒有‘麥當勞’,但也不會發生汽車爆炸那種事。”這裡就像蘇聯時期一樣,如果誰很懷戀往昔,那他可以來這裡,只不過周圍有帶鐵刺的電網,而且永遠不能離開了……

    美核電站需要的鈾將近一半産自新烏拉爾斯克

    新烏拉爾斯克擁有一個在世界上都舉足輕重的工廠———烏拉爾電子化學聯合企業。該企業生産了蘇聯第一批原子彈的填料、核潛艇的反應堆燃料和核電站的燃料,是世界上最大的鈾提煉廠。鈾原料六氟化鈾從其他生産核産品的企業運到該廠進行濃縮。在鈾提純的複雜生産鏈條上,濃縮鈾是最需要精密技術的。該企業有24名科研人員獲得過列寧獎章、近百人獲得過國家級獎勵。

    城市裏看不到外國人和其他地方來的記者。在城市的主要入口處絕對禁止拍照。城裏也有很多有人站崗的入口、關卡。我好像走進了阿拉丁的童話故事中,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地下王國。美國核電站所需要的鈾一半是俄羅斯生産的,其中相當大的份額産自新烏拉爾斯克。俄羅斯每年因此有5億美元的進項。濃縮鈾有兩種方法:氣體擴散法和離心分離法。前者所有核大國都掌握了,後者成本低,需要的能量是前者的1/20到1/30,只有俄羅斯擁有這項技術。

    裝有氣態的六氟化鈾的離心機以1秒鐘1500轉的速度,好像陀螺似的瘋狂旋轉。這個“陀螺”不用維修,可以不停地轉下去——20年,也可能30年。在工廠的車間裏有數十萬個離心機。車間很大,好像一個大百貨商店。負責回答我的問題的工程師騎自行車在車間裏活動。自行車是這裡惟一需要用人力驅動的機械,其他設備全部都是自動化的。車間裏十分安靜,沒一點噪音,分離廠廠長瓦吉姆拉耶夫説:“有一次美國人來參觀,以為生産停止了,因為聽不見一點聲音,簡直靜得連一隻蒼蠅飛動的聲音都能聽見。在美國的車間裏噪音大得像在體育場,那樣就需要多消耗30多倍的能量。”

    人們擔心絕密城市開放後,其價值就不存在了

    “在分離技術方面俄羅斯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原子能部長、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魯緬採夫説,“其他國家都想超過我們,英國、德國、荷蘭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這樣的企業,美國向該企業訂貨。我們的優勢還能保持3到5年,如果不想輸就只有和其他領先的國家合作。這樣,那些一直封閉著的城市(核武器生産基地)就該越來越開放。”

    但這些城市一旦開放會不會像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一樣,一見空氣就毀掉了呢?因為它的秘密不存在了,價值就不存在了。在新烏拉爾斯克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細小的變化。比如娛樂城,曾經開張營業,可是這裡的“土壤”不適合它生存,荒棄已經3年了。在列寧街上還出現了婚姻介紹所,這是當地人的性革命。在過去,兩個人只要談戀愛就必須結婚,情變就等於叛國,視同向國外情報機構泄密。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跨越千山萬水,從繁華的地方來到這裡,建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核武器生産基地,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仿佛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並不想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而是希望停留在過去的生活方式中。

    這裡的人們已經在擔心新事物會把他們平靜的生活打亂,擔心開放後,科學對人們不會再有那樣強烈的吸引力。“我們是最早、最成功地解決了世界上最複雜的科學難題的人,但我們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從事科學研究對我們來説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科學院院士尤裏卡岡這樣説。(摘自10月25日俄羅斯《消息報》)

    《環球時報》 2002年10月31日


世界兩大核企業聯手開發濃縮鈾技術
土耳其警方截獲34.6磅鈾
"全球八大最富創意城市"
特殊榮譽稱號——美國評出“出汗最多的城市”
瑞士城市索洛圖恩,什麼都是11個
美國認為迫切需要加強對鈾材料的保障監督
美使館爆炸案證人:拉丹曾試圖購買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