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 關注人類——解析今年諾貝爾獎

    新聞案例

    10月7日至11日,本年度諾貝爾獎陸續公佈。美國前總統卡特贏得2002年度和平獎;本年度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經濟學獎授予了卡尼曼(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和美國的史密斯;美國科學家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學家維特裏希贏得了化學獎;物理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賈科尼;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授予了英國科學家佈雷內、美國科學家霍維茨和英國科學家蘇爾斯頓。

    信報觀點

    關注生命常被忽視

    幾乎是在熱愛戰爭的布希總統獲得對伊拉克動武權的同時,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獎給了美國前總統卡特,“為了表彰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為國際衝突尋找和平解決方案……”

    文學獎的獲得者凱爾泰斯所關注的是,人在弱勢的情況下如何生存,這也再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野蠻強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可以説,關注生命,關注人類是本年度諾貝爾獎評選的一個重要參數。

    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獎給了為研究“程式性細胞死亡”提供重要基礎的三位科學家,如果人類能夠掌握細胞生生死死的規律,那麼,像癌症和艾滋病這樣的難題,將會不攻自破。

    傳統的經濟學是不承認人的心理感受的,它把人看成一個理性的賺錢工具。經濟學獎獎給了把實驗學和心理學與經濟學聯繫在一起的兩位科學家,説明現代的經濟學開始關注人的心理和行為了,經濟行為是作用了人,並與人相關的只有關注人的自身,才能有成功的經濟政策。

    化學獎獎給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為破譯基因怎樣控制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又是怎樣發揮生理作用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研究工作提升了人類對生命進程的認識。

    現代科學越來越把兩頭:人體密碼與宇宙奧秘當成研究的尖端,我們需要解釋眼前的一切,更需要解釋肉眼看不到的一切。也許,只有破譯了人體密碼和宇宙的奧秘,人類才能具備更好的自身條件和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才有了可發展的餘地。

    而發展又是與和平聯繫在一起的,沒有和平的環境,科學研究就不能正常進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遲國維)

    旁徵博引

    諾貝爾獎與急功近利格格不入

    諾貝爾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多世紀來的夢想,從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已有6位炎黃子孫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然而,迄今尚無祖國大陸的科學家在祖國大陸作出的成果獲此殊榮。早日走上斯德哥爾摩的領獎臺,很久以來就是每一個中國科學家的心願,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願。

    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科學技術已成為綜合國力關鍵因素的當今時代,理所當然地要向高峰攀登。特別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的科學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具備了問鼎折桂的基礎。僅21世紀第一年,我國科學家就有24篇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這兩本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這是前所未有的。猶如奧運戰略,諾貝爾獎情結激勵我們增強信心,尋找不足,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我國科學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不過,諾貝爾獎終究不同於奧運會,它是一場高水準的精神生産、智力勞動的競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百年來,正由於諾貝爾基金會始終堅持原創性、基礎性的高標準嚴要求,才使諾貝爾獎聲譽日隆,影響日增。而原創能力不強、基礎研究水準不高,恰恰是我們最主要的薄弱環節,也是圓諾貝爾獎之夢的最大障礙。

    儘管科學的歷史和現狀屢屢表明,基礎研究(包括應用基礎研究)是根本,沒有基礎研究的支援,科學技術難以持續健康地發展。可是,總有人認為基礎研究遠水救不了近火,沒什麼效益,或者片面理解科學研究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導致一段時間裏基礎研究削弱,急功近利滋長。

    為此,我們真要早日榮獲諾貝爾獎,就要堅持反對急功近利。因為諾貝爾獎總是自然而然,不期而遇的。沒有哪一位獲獎者是衝著獲獎而進行研究的,也沒有哪一位獲獎者預先想到必定能獲獎的。可以説,諾貝爾獎與急功近利格格不入。我們也不能讓“諾貝爾獎情結”蒙上急功近利的陰影。相反,要扎紮實實地創造寬鬆自由的環境,鼓勵勇於創新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離急功近利遠了,距諾貝爾獎就近了。(沈銘賢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

    有理有據

    中國科研工作缺少帥才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佈雷內等三人,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正確選擇線蟲作為模式生物,發現器官發育和“程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然而,了解佈雷內研究過程和我國現行科研體制的專家稱,類似佈雷內的研究很可能在中國難以獲得支援,此次獲獎的科學家如果在中國有的可能在早期就被淘汰,這些問題應歸咎於中國學術界的浮躁。

    佈雷內是分子生物學奠基者之一。他在1965年第一次研究線蟲,直到1974年才發表第一篇有關論文,其中經歷了長達10年左右默默無聞的打基礎時間。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線蟲研究逐漸受到國際認可,目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已經開始利用佈雷內三人的成果,研究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新方法。不久的將來,“程式性細胞死亡”機理研究可能在人類戰勝疾病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中國現在缺少鼓勵和培養佈雷內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的環境。中國科學院的有關負責人指出:“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已經影響科學界,科學界不再是一塊凈土。一些不良行為時有發生。揣測上級興趣、追逐媒體熱點成為現在一部分中國科學家的致命弱點。”但科學是嚴肅的、無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指出:近十餘年來,我國出現過不少得到領導大力支援和新聞媒介廣泛宣傳的成果,但這些成果在科學界的同行中卻不見得有很大影響。造就這些成果的所謂“科學明星”不少已經成為科學史上的笑柄。

    在中國,科研投入、人才數量等客觀條件比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僅美國衛生研究所(NIH)2003年的預算就超過270億美元,而且前幾年的預算額一直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長率,這一點中國目前很難做到。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官員蘇容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不僅在政府投入方面,中國與美國有較大差距。而且美歐的大公司也會進行研發投資,中國公司在這方面還明顯不足。中國科研工作缺少帥才。” (張小軍) 

    觀點連結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中國經濟學家沒必要跟風

    傳統經濟學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不做實驗。大多數經濟學研究依賴於各種合理的假設。這些假設在決策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對現實生活做出比較好的解釋和預測,但並不能解釋所有問題。現在,認知心理學和實驗的應用,説明經濟學研究越來越講究多學科知識的交叉。

    一個人獲諾貝爾獎,是對他到目前為止研究成績的肯定。每年的獲獎者研究領域都有變化,國內的學者沒有必要跟風。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貢納貝格:和平獎評委踢了美國一腳

    在目前動用武力威脅的大環境下,卡特始終堅持原則,認為國際衝突必須盡可能地通過基於國際法的調解及國際合作並在尊重人權和重視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得到解決。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美國前總統卡特,這一選擇應被解讀為對美國現政府的一種批評,並等於是向持同樣“動武”立場的美國所有追隨者踢了一腳。(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剛:經濟學也要研究人類行為

    實驗心理學和心理經濟學研究的是人的行為,這可以昭示經濟學不僅僅是數錢的學問,更是研究人們行為的學問,所以我們不應對此忽視。特別在研究體制改革、經濟政策時都不能忘記這些政策和體制是作用於人,並與人相關的。人要對這些政策和體製作出反應,要真正使這些人發生變化,經濟體制才能發生變化。而一個體制、一個政策如果引起人的行為朝另一個方向變化,説明這個政策、這個體制是失敗的。再好的政策,只有落實到怎麼對人的行為産生積極作用,才具有現實意義。(《國際金融報》)

    《北京娛樂信報》 2002年10月14日

    


2002年諾貝爾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