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組建救災快速反應“部隊”  

    新疆伊犁春澇成災,“速調2000頂帳篷救急”;江西風雹傷農,“急送130萬件捐贈衣物赴贛”……

    今年4月,在中國民政部的組織協調下,由醫療衛生、交通運輸和農業水利等多個部門組成的救災隊伍緊急出動,不僅使兩地災情得到有效緩解,而且初步顯示了中國救災快速反應“部隊”的作戰能力。

    每逢大災,包括國家計委、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交通部、衛生部、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眾多職能部門都會協同作戰,積極開展救援工作。今年3月,中國軍隊還把搶險救災正式列為正規軍事訓練日程和考試大綱的必備內容,加強了救災隊伍的實力。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官員張曉寧説:“今後救災工作的重點將逐步向應急救災轉移,建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確保救災物資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災區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改革開放前,民政部門的救災任務主要是向受災群眾提供盡可能多的口糧。現在,由於國內經濟環境的穩定與經濟持續增長,災民的生産自救與災後重建能力均已大幅提高。

    民政部長期從事抗災救災工作的官員李保俊説:“進一步加強災害應急能力、為災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資,不僅直接關係到災區社會穩定而且影響到災後重建的進程。”

    目前,全國各省、市、縣,特別是一些災害易發地區,都在抓緊制定救災應急預案,明確災害發生前後出現緊急情況的對策。雖然這套力求覆蓋全國的預案體系要等到2003年才能全部建成,社會各界已積極參與到預案體系的實施中來。

    為保證各部門能在救災行動中協調一致,一套“全國災情資訊管理系統”已被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對縣級以上地區的災害進行實時監控,在24小時內提交災害評估報告,提出救援計劃並詳錄地方政府採取的措施。

    此外,民政部還在瀋陽、天津、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成都和西安構建了8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在全國建成了由237個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組成的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網路,並確立了8省4市對口支援中西部10個省(區)的省際援助方案。

    李保俊説:“雖然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糧草’的儲量,考慮到目前用於加強應急救災能力的資金只佔國家救災總投入的10%,這支隊伍的壯大還需更多投入。”

    由於除現代火山活動導致的災害外,包括地震、颱風、山體滑坡、泥石流在內的其他各類自然災害每年都會在中國發生,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統計數字顯示:1994到2001年間,僅中央安排用於受災群眾生活方面的救災資金就達186.28億元,經國家轉移安置的遇險群眾達7270萬人,另有上千億元的群眾和國家財産被搶救轉移。

    來自水利部門的最新報告説:由於持續降雨,曾在1998年遭受嚴重洪澇的湖南省境內已有多個地區的水位超過警戒線。目前,僅岳陽市就有5000多名幹部,2.3萬群眾和300多臺車輛被投入防汛抗洪第一線。

    面對可能來臨的長江水患,張曉寧説,“我們將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戰!” (程雲傑)

    新華社 2002年5月20日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成立應保盡保辦公室
中國軍隊首次正式把搶險救災納入軍事訓練內容
今年中央加大救災資金投入
溫家寶考察廣西抗洪救災工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