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光學星和雷達星組成的星座系統  

    中國災害監測和環境保護領域一項最引人注目的衛星工程──環境及災害監測與預報小衛星星座系統已正式浮出水面。第十個五年計劃末期,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之中,人們將會看到由中國科學家建造的這一“人造星空”。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今天提供的消息説,這一“人造星空”之空間監測系統主要由小衛星星座﹑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和資源一號衛星等組成,核心部分是小衛星星座。這三類衛星在環境和災害監測預報任務中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而又不發生重復,組成相對完善的環境與災害空間監測系統。

    小衛星星座由三至八顆小衛星組成,包括光學星和合成孔徑雷達星,使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小衛星平臺研製。小衛星星座近期為三星星座,主要由兩顆光學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星構成,平均重訪週期可縮短到三十二小時﹔遠期為八星星座,主要由光學星和合成孔徑雷達星各四顆構成,平均重訪週期可縮短到十二小時。

    專家表示,中國減災與環保“人造星空”建成後,主要任務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利用衛星遙感手段,觀測和採集地面災害與環境資訊,對暴雨洪澇﹑乾旱﹑林火﹑颱風﹑風暴潮﹑地震﹑病蟲害等重大災害,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環境事故等重大環境問題,實現全天候﹑全天時的動態監測。二是結合現有監測預報手段,提高對重大自然災害預報和災情評估的能力,以及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污染事故的監測分析與預報能力,為減災和環境保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三是保障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情報資訊傳遞﹑指揮調度的暢通,增強對突發性災害和環境污染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減災和環保工作效率。四是接收來自衛星的數據﹑圖像,處理後可提供相關部門應用。五是利用衛星進行地面環境決策數據的傳輸,使國家環境監測數據適時向各級資訊中心傳輸,實現數據傳輸自動化。六是增加參與國際減災和環保合作的機會,提高中國在國際減災和環境監測事務中的地位。

    中國新聞社 2002年5月10日


中國近期將發射首顆海洋衛星
東亞上空有神秘監視器
蓮子隨衛星經歷太空考驗 “太空荷花”開在北海
阿麗亞娜火箭成功發射一枚美國通訊衛星
我國首次運用衛星監測鳥類遷徙路線
台灣準備直接接收大陸風雲2號B氣象衛星信號
——訪海峽兩岸氣象科技交流中心主任沈曉農
衛星定位保護北京古樹
資源衛星成“長壽星” 第二顆星將於年內發射
中國第三艘無人飛船“神舟三號”即將發射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良好運作兩年並將超期服役
中以簽署衛星採購合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