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中被俘伊拉克士兵講述15年悲慘戰俘經歷  

    納吉姆阿布德卡爾馬什是一名被伊朗釋放不久的伊拉克戰俘。從1986年6月被俘,到2001年12月獲釋,納吉姆被關了15年。

    帶著一大堆問題,記者驅車來到納吉姆在巴格達郊區的家。在窄小但還算整潔的客廳裏,在昏暗的燈光下,我坐在滿臉戰爭風霜的納吉姆面前,仔細地聽他講述這十幾年的辛酸往事。

    身陷囹圄苦熬十五春秋

    納吉姆曾就讀于巴格達有名的穆桑西裏亞大學財會係,1979年大學畢業後,他應召入伍成為一名步兵。那年,他只有21歲。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納吉姆所在的部隊被派往伊拉克南部參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隊在同伊朗軍隊的交戰中中了埋伏,在傷亡慘重、突圍無望的情況下,納吉姆和另外80余名伊拉克士兵被迫繳械投降,從此開始了他長達15年的囚禁生涯。其間,他總共換了6次監獄。

    納吉姆介紹説,他所住的監獄每8個房間為一個單位,每個房間20米長,10米寬,關押著200名戰俘。他們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放風時間,只供水1小時,而且即使是在嚴冬也沒有熱水。無奈之下,大家想辦法找來水桶,裝滿水後放在太陽底下加溫,然後用來洗漱。他們每天吃兩頓飯,有時只有一頓。偶爾能聽聽廣播,看看伊朗出版的報紙,算是戰俘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戰俘們每天在監獄裏被要求幹一些諸如撿垃圾和清理廚房的勞動,有時也被要求到獄外幹一些重體力活,如搬運貨物等。納吉姆説,他寧願到獄外幹重活也不願呆在監獄裏,“因為外面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

    在國際紅十字會的幫助下,納吉姆的家人終於知道了他被囚禁的處所,他可以和家人通信了。15年中,他總共收到家裏的20封來信。

    物是人非痛哭三天三夜

    納吉姆説,這麼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逃跑,因為越獄不僅有被抓回來的危險,而且即使僥倖逃脫,也會因嚴寒或饑餓而命喪他鄉。伊朗方面還曾經向他們表示,如果願意在伊朗安家,他們就可以獲釋。一些伊拉克戰俘因此已經在伊朗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了。但納吉姆從未想過要在伊朗生活,他一直思念著家鄉和親人。

    突然有一天,伊朗方面宣佈,他們將在一週後獲釋並被遣返回國。“聽到這一消息,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納吉姆激動不已。

    在此後的7天裏,他興奮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7天之後,他們被送往兩伊邊界,在一個簡單的儀式後終於踏上了伊拉克的土地。

    由於過度興奮,納吉姆竟然忘記了究竟是哪一天重新踏上祖國土地的,但他記得,當時他和其他戰俘一樣都已是熱淚盈眶,俯下身子不住地親吻著腳下的土地,口中高呼“真主阿拉偉大”。

    納吉姆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然而,父親已經變得年邁體衰,6個兄弟姐妹都已結婚生子,他一直當作精神支柱的母親早已離開人世,永遠棄他而去了。納吉姆禁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這一哭,就是3天3夜。

    生活艱辛一切從頭開始

    回國後,政府給予納吉姆的補償是:一筆5萬伊拉克第納爾(230第納爾約合1元人民幣)的安家費、一塊地皮和每月6萬第納爾的補助。

    納吉姆早就知道伊拉克第納爾已經大幅度貶值了。當年1第納爾可以兌換3個多美元,如今1美元能換1950第納爾。許多不知詳情的伊拉克戰俘,在領到數萬第納爾後都曾空歡喜一場。

    經朋友介紹,憑著穆桑西裏亞大學財會係的學歷,納吉姆在一家貿易公司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月薪20萬第納爾,但每天最多要工作15個小時,非常辛苦。

    現在,對於納吉姆來説最緊迫的是婚姻問題,被囚禁了15年的他已經44歲了。納吉姆目前正在託人介紹對象。他很有信心地表示,一定要娶兩個老婆(阿拉伯國家男子最多可娶4個妻子),生4個孩子。

    15年的囚禁毀掉了納吉姆的青春,並將繼續影響他今後的生活。但納吉姆卻説:“不管怎麼樣,我現在的心情是快樂的,因為我重新獲得了自由。”(李學軍)

    新華社 2002-3-24


百餘名沙特戰俘被扣關塔那摩
關塔那摩迎來34名新戰俘 美關押俘虜數達144
首批塔利班俘虜被押至關塔那摩海軍基地 美不承認是“戰俘”
揭開塔利班外籍戰俘的內心世界
興建戰俘營制定處置戰犯規則 美著手秋後算賬
伊拉克譴責美軍對阿富汗暴動戰俘進行轟炸
紅十字會關注昆都士戰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