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的發現將板塊構造説適用時間提早5億年  

    由於中國學者在長城附近的一項驚人發現,被譽為“地球科學革命”的板塊構造説的適用時間將比原先提早5億年。

    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國際地質學雜誌《今日美國地質學會》,今天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宣佈,北京大學地質學博士李江海等人找到證據表明,板塊構造運動(或稱板塊和大陸的運動)可上溯至25億年前,即地球最早的地質年代——太古代。而目前科學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板塊開始運動的時間為20億年前。

    李江海和其他研究人員于2001年5月在河北省東部山區,距長城幾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海底岩石。今年4月,經美國羅傑斯大學和聖路易斯大學鑒定後首次證實,這些有著豆狀深色斑紋的岩石距今25億年,是海底板塊擴張過程中形成的。

    《今日美國地質學會》編委以“重要”和“神奇”來評價李江海等人的發現,認為它推動了板塊構造學説,並稱,對於華北地區的地質研究應當引起國際科學界的關注。

    誕生於1968年的板塊構造説認為,地球由6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以及若干小板塊組成。它們主要在水準方向運動。在板塊擴張的位置形成大洋盆地,如紅海和大西洋;在板塊碰撞的位置形成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

    此前,由於缺乏太古代時期大洋板塊擴張運動的地質記錄,科學家們對地球在這個時期是否存在板塊運動長期爭論不休。

    李江海表示,長城腳下的發現除了對於地質和金屬礦藏勘探等科學和經濟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外,還可能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相關問題,特別是對於探索早期海洋中的原始生命形式及其進化過程,産生更為深遠的影響。這位科學家表示將在今後的研究中著力尋找有關古老生命遺跡的線索。

    此外,李江海還介紹説,他近期在遼寧西部尋獲了與長城附近發現的岩石相同的標本,並證實華北北部長約700公里範圍內保存有古老闆塊碰撞的遺跡。有趣的是,此前,在遼西曾發現地球上第一支花——“遼寧古果”的化石,以及被認為是恐龍向鳥類進化的證據——長羽毛的恐龍化石。

    新華社2002年6月27日


北京密雲發現明代“錯長城”
律師認為北京司馬臺長城讓遊客簽“生死狀”無效
長城腳下共話森林命運
為補綠化竟拆長城
古長城石塊做了“魚鱗坑”
與山海嘉峪齊名 內長城第一重關紫荊關將獲重修
25億年前的岩石緣何能“倖存”至今
25億年前兩塊古大陸“喜相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