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楚墓驚現長沙 2500年前技術迄今仍領先世界  

    今日,長沙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楚墓——三公里楚墓中的出土器物終於公開亮相,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豪華的墓葬、精美絕倫的遺物以及相關部門對古墓年代以及墓主身份的權威分析。

    該墓編號為“2002’長.展.院M1”。墓室為帶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全長20.1米,分為墓道和墓室兩部分。墓室長9.6米,寬8.3米。墓道大部分遭破壞,殘長10.5米,寬4.

    3米,分兩級臺階。發掘過程中發現兩個盜洞,其中第一號盜洞出土了較多銅官窯瓷片,時代估計在清代;第二號盜洞出土了大量青花瓷片,時代應該在明清。該墓為二棺二槨,內外棺均遭受嚴重破壞,在內棺腰部出土佩劍一柄,頭部出土玉環一件,左邊廂發現少量車馬構件和兵器。此墓保護措施嚴密,木槨四週上、下填充有“白膏泥”,其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鋁、灼鹼及少量鐵、鈣、鎂、鈉的氧化物的白色或黃色瓷土,具有防腐作用。

    該墓出土器物共百餘件,今日與公眾見面的有已經修復好的50余件。質地有玉器、青銅器、陶器、竹器、漆木器、鉛塊等,其中以青銅器和陶器為主。用途涉及祭祀用的青銅禮器、倣銅陶禮器各兩套、生産用器、生活用器以及樂器及大量兵器。兵器中出土的一件菱形暗格紋銅矛,製作精良,質地極佳。其行制和裝飾風格與吳越地區銅矛一致。據專家考證,此類菱形暗格紋裝飾風格揭示了我國早在2500年前就已掌握了金屬膏劑涂層工藝這種特殊而精湛的表面合金化技術,至今仍具有先進水準。另外,從該墓中出土的一套銅器手工工具,包括鏟、鑿、斤、鐮、針等,都盛裝在一個木盒內,這在長沙地區楚墓中為首次發現。據有關專家分析,這些工具與製作簡牘有關。

    通過了解該墓墓葬行制和出土器物方面的特點,並與過去發掘的長沙、江陵等地區的楚墓做比較,估計三公里楚墓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早的階段,墓主人身份為大夫一級,屬於楚國較高級別的貴族。

    三公里楚墓是長沙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楚墓。從中可以證明當時長沙地區青銅冶鑄等手工業製作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也體現了楚人“尚武”的精神。在墓中發現的菱形暗格紋銅矛,為研究楚文化與吳越文化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材料。該墓的發掘對於研究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早期發展的歷史、探討湖湘文化的傳承、演變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材料。

    背景資料

    今年4月中旬,在長沙市重點工程——展覽館路改擴建工程的三公里路段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該墓的發現引起了長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梅克保指出:發現文物一定要按《文物法》的要求辦,要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辦事”。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譚仲池説:文物部門一定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建設單位要依據文物工作的實際需要提供必要的發掘經費、勞動力及機械設備。

    從4月20日到5月中旬的30多天的發掘、清理工程中,湖南省文物局、長沙市文化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指導,湖南省考古所何介鈞、湖南省著名考古專家熊傳薪、高至喜、劉彬徽等都到現場指導發掘工作。(黃妤)

    紅網 2002年6月27日


長沙市區發現古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