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確定規劃實施藍本
 

    “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獲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一等獎的美國SASAKI公司與天津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已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大規模的場館建設基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實施藍本。而另一個奧運會大型場館建設基地--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實施方案仍在定奪之中。這是新華社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獲悉的。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黃艷今天對新華社記者説,奧林匹克公園選定美國SASAKI公司與天津華匯公司的合作方案作為實施藍本,並不意味這個方案不需修改即可採用。奧林匹克公園將以這個方案作為基礎展開進一步的深化設計,SASAKI公司的建築師將應邀參加到這項工作中。

    黃艷介紹説,在北京奧運會設施規劃設計展覽會上,獲一等獎的美國SASAKI公司與天津華匯公司的合作方案得到的觀眾投票數很高,公眾對這個方案表現出高度認同。美國SASAKI公司是由已故美籍日裔建築師SASAKI創辦的一家以景觀設計見長的著名建築公司。SASAKI先生曾擔任哈佛大學風景園林系主任。她説:“這家公司在此次競賽中取勝屬情理之中。”

    美國SASAKI公司與天津華匯公司的合作方案,在北京城市中軸線北延長線頂端,規劃了一條23公里長的“千年步道”,以山水為終結,體育設施分佈兩側;“千年步道”上設計著中華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紀念性標誌物。北端的湖泊與軸線東側的奧林匹克運河組成一條巨大的水龍,與北京古城區內中軸線西側的水龍──什剎海、中南海遙相呼應,形成對稱式佈局。

    黃艷介紹説:“在奧林匹克公園的設計中,他們還規劃了一條斜軸,把亞運會場館、國家體育場等大型設施聯繫起來,與中軸線相交,通往燕山山脈,使景觀更為豐富。這個方案能夠中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滿足奧運會的使用功能,還有利於分期建設,並符合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

    這次奧林匹克公園的中選方案中沒有確定在中軸線上放置高大建築物,引起一些建築界人士的不同看法。清華大學教授、加拿大籍建築師彭培根對新華社記者説:“北京傳統中軸線是一條建有天安門、故宮、鼓樓等大型建築的實軸,採取不擺放建築物的虛軸方式不符合中國都市營造的風格。如果不在這條軸線上建設體育場等標誌性建築,我們就無法體會這條軸線的延續,就像一條鐵路沒有車站一樣。登上鐘鼓樓朝北望去,我們甚至看不到中軸線在哪。”

    北京奧運設施規劃方案評審委員會主席、新加坡規劃師劉太格,在早些時候方案評選揭曉時對此解釋道:“中軸線對北京非常重要,在奧林匹克公園應該擺一個什麼樣的建築在這條軸線上呢?我們感到在現階段還沒有把握。我們更願意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請未來的高手來解決。”

    “在學術界有不同觀點是正常的,”黃艷對新華社記者説,“這是專業分歧,而不是好壞問題。就拿中選方案來説,它把中軸線打開了,直通北部的森林公園,獲得十分壯麗而自然的景觀。這個構思是充滿創意的。”

    她説:“當然,這個方案也有值得進一步完善之處。比如在交通組織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要不要建設一些遊覽性的交通輔助設施?另外,我們已確定奧林匹克公園還要增加一些文化設施,中國科技館將在這裡建設。這就要求進一步調整規劃,預留更多的文化事業發展用地。”

    黃艷對新華社記者説:“計劃于8月完成的實施方案可能適當向後推延,以爭取更多的時間精心設計,正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拿出盡善盡美的方案,奧運設施的建設才可能達到最高標準。”

    解讀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 北京軸線上的奧運傳奇

    在一片神秘的湖泊裏,南北23公里長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遠方一蔥蔥綠嶺穩穩地壓于軸線之上,頗具北京古城之內景山之於故宮的神韻。

    “千年步道”上設計著中華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紀念性標誌物,其盡端的湖泊則與軸線東側的奧林匹克運河組成一條巨大的水龍,與北京古城區內中軸線西側的水龍——什剎海、中南海遙相呼應,形成對稱式佈局。這樣,已延伸至26公里長的北京城市中軸線成為了一個人文與山水相融的整體。一條由亞運會場館、國家體育場、體育英雄公園組成的斜軸,又與“千年步道”相交于一巨型廣場,並延伸至巍巍燕山之中。

    “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一等獎獲得者美國薩薩基公司與天津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在他們的合作方案裏詮釋著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這個被7個國家13名評委推薦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徵集活動一等獎的方案,已被基本確定為實施方案的基礎,標誌著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體育設施建設藍圖已邁出關鍵性一步。奧林匹克樂章已譜下東方風韻的序曲,漸次高旋的交響側耳可聞。

    薩薩基成為最大贏家

    凝聚15個國家和地區優秀建築師奧林匹克夢想的87個方案,于7月16日開始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在持續至29日的這項展覽中,觀眾可通過投票選出自己喜愛的規劃方案。

    北京奧運會將提供37個比賽場館,其中32個在北京。這屆奧運會需新建場館19個,臨時設施6個,其餘則利用原有設施。從3月31日起,北京市公開徵集兩處大型奧運會設施集中建設場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規劃設計方案,總獎金高達107萬美元。

    將集中50%以上奧運會設施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京市區北部、城市中軸線北延長線的頂端,將建設8萬坐席的國家體育場、1.8萬坐席的國家體育館、1.5萬坐席的國家游泳中心及奧運村運動員公寓;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位於北京市區西部,將建設1.8萬坐席的奧運會籃球館、2.5萬坐席的臨時性棒球場和8500坐席的臨時性壘球場。

    4月22日,海內外近百家建築設計單位的建築師雲集北京,踏勘奧運設施現場。7月2日,89個應徵方案送交北京奧組委。經確認,87個方案符合標準並進入評委程式。其中包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54個,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方案33個。境外方案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瑞士、希臘、俄羅斯、英國、義大利、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方案評審工作于7月3日正式啟動。評審委員會共由13名委員組成,其中國外7人,國內6人,包括第29屆奧運會組織委員會的代表、著名的規劃設計專家、學者和熟悉奧運會組織運作的專家等。

    評審委員會推舉劉太格為評審委員會主席。評審委員會認為,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應注重的內容包括:功能佈局應充分滿足奧運會的要求,並重視城市長遠有機的生長,有利於城市的長遠發展;要體現生態、環保的概念;交通系統及交通組織規劃應有利於賽期和賽後的使用,重視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空間形態應體現北京城市特色,強調中軸線的特殊意義;應具有較強的分期建設與市場化融資運作的可操作性。

    關於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評審委員會認為在參照奧林匹克公園評審的各項原則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項目所在位置及周邊環境的特殊性。

    7月14日評選揭曉,薩薩基公司成為最大贏家,不僅與一家中國設計單位聯袂奪得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一等獎,還獨自獲得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設計的二等獎,而後一項的評選出現一等獎空缺。

    “我們把中軸線留給未來的高手”

    “在這次評選中,我們給將來留下了一個未知數。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端,中軸線對北京非常重要,但我們在評審中沒有定下一個建築放在這條線上,”在7月14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劉太格説這番話時充滿對北京古都的敬畏。

    北京城的起源在於城市中軸線,北京城的發展也繫於城市中軸線。700多年前,忽必烈營建元大都時,即在什剎海東側畫一南北中軸線與其相切,由此確定了城市位置。明滅元後,中軸線向南延伸,及至16世紀修築北京外城,終於形成了這條7.8公里長,南起永定門,北抵鐘鼓樓,縱貫正陽門、故宮、景山等雄偉建築的長廊。位處中軸線北延長線頂端的奧林匹克公園,將怎樣保護與發展這條歷史文脈為世人矚目。

    “在奧林匹克公園應該擺一個什麼樣的建築在這條軸線上呢?我們感到在現階段還沒有把握,”劉太格説,“我們更願意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請未來的高手來解決。”

    這位在國際規劃界極為活躍的華人學者,在介紹此次北京奧運會設施中獎方案時説:“融合中國山水意境的設計方案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入選方案必須功能上佳、重視綠化與生態,同時我們還認為它應該體現北京城市的文化理念。中國建築的特色是什麼?有山有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評出的中選方案都包含了許多水的成分。奧林匹克公園北面是一個森林公園,這為山水風格的設計創造了條件。在北京,有水的地方都很受歡迎,對水的理解表現出中國人的宇宙觀。”

    中軸線上不壓建築,這出乎許多人的預料。因為北京傳統中軸線是一條擺滿大型建築的實軸,而曾有過的在中軸線末端建設兩座500米雙塔的方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高層建築批評者的聲浪中,今年3月28日,北京市市長劉淇在《奧運作動計劃》出臺的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宣佈奧林匹克公園不再建設摩天雙塔。此舉被認為尊重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特徵。此後,北京歷史地理研究的權威學者、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提出,能否借鑒明代挖掘紫禁城護城河並以其土堆景山的方式設計中軸線末端?

    中國園林與現代建築的交響

    中外建築設計大師們與侯仁之不謀而合。把中軸線“融化”于湖光山色之中,成為了諸多設計高手們的一致追求。獲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二等獎的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澳大利亞一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也是以山水作為中軸線的終點,並安排了一個巨大的慶典廣場;同樣獲二等獎的日本國株式會社佐藤綜合計畫與日本一公司的合作方案,更是將中軸線設計成一個巨大的水軸,體育場館建築則如一片片美麗的貝殼。

    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優秀獎的獲得者們,在中軸線的設計上同樣匠心獨運。法國一公司方案在中軸線盡端湖泊中設計了一個島嶼,上面建設城市規劃展覽館,以紀念北京輝煌的建築成就;哈爾濱工業大學天作建築研究所與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合作方案,在軸線上設計了聖火廣場,並矗立起一座紀念碑式的火炬;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與美國一規劃設計公司及交通部規劃研究院的合作方案,以流體力學技術進行設計,使人員活動區域的氣流最為舒適;德國一公司方案嚴格按照中軸對稱方式分佈場館設施,表現出德國建築師特有的嚴謹;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與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中心的合作方案,則力求在任何視角都能夠獲得最好的景觀享受。落選方案中也不乏精品。

    與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設計相比,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設計則顯得更加自由。應徵方案可大致分為追求園林山水風格與追求現代建築風格兩種流派,評委們難決高下,出現一等獎空缺。

    獲二等獎的薩薩基公司方案是開挖一人工湖,將其土堆成兩個丘嶺,並依勢建設籃球館與棒球場。並列二等獎的瑞士一公司方案,則極具現代風格,在一下沉式廣場上建設方型籃球館,頂部有12個採光通風口,實現造型與功能的完美統一。

    與中方合作獲得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設計優秀獎的加拿大建築師科切森則表示,其方案將體育場館集中于兩個巨大的鳥翼之中,以象徵騰飛之意。而另兩位優秀獎獲得者——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則取法如詩如畫的園林露珠造型,總後勤部建築設計研究院方案以一巨大的斜軸將場館分佈于園林之中。

    園林與現代建築,成為了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設計的主題。

    貝聿銘父子的奧林匹克情結

    在7月16日下午開幕的北京奧運設施規劃設計展覽上,新華社記者巧遇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之子貝建中。貝建中對記者説,貝氏建築事務所雖然沒有參加此次規劃方案徵集活動,但對今後進行的建築設計招標抱有濃厚興趣。

    貝氏建築事務所是由貝聿銘指導並由其子貝建中、貝禮中成立的一家美國建築設計機構,近年來在北京設計了著名的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並在成都等地承擔多項設計。作為極具影響力的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一直對北京申辦奧運會持積極的支援態度。

    84歲高齡的貝聿銘去年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我完全支援北京申辦奧運會,因為中華民族對奧運會懷著強烈的熱情。北京申奧成功,對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奧運會的比賽場地應該達到世界水準,還應該有舒適的運動員村。”

    已退休的貝聿銘現已不再接受大型建築的設計,可能惟一的例外是,今天5月他決定出山為故鄉蘇州設計一個博物館。“設計一個大型建築需要花七八年時間,我已有些力不從心了。不過,我還是願意儘自己所能回國多做些事情,”貝聿銘説。

    在談及貝氏建築事務所沒有參加奧運設施規劃方案徵集活動的原因時,貝建中説,他們的事務所更擅長于做建築方面的設計,而這次徵集活動是針對規劃設計的。在規劃方案確定之後的建築設計招標中,他們將考慮參與其中。

    貝建中一邊參觀一邊向記者評論道,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設計十分關鍵,手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如果把各種功能與空間有機地整合起來。設計風格也可以多樣化,不擺放建築的虛軸手法僅是其中一種。北京傳統的中軸線是實軸,它貫穿著正陽門、天安門等許多大型建築,這與巴黎的軸線有很大不同。因此,奧林匹克公園也是可以考慮在中軸線上放建築的。

    他與記者談及他的父親貝聿銘在北京留下的傑作——香山飯店。“我從香山飯店學到的,就是如何把真正現代化的東西與本土文化美妙地結合在一起。北京奧運設施的設計是否成功,也要看這一點。”

    營造兩個輝煌的北京

    “國際建築界對北京奧運工程的關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這次方案徵集活動表現出很高的設計水準,”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黃艷對新華社記者説,“在這次徵集活動中,三分之二的設計單位來自境外,提交的方案表現出很高的設計水準。在獲獎單位中,中外建築事務所各佔一半,這個結果也令我們感到滿意。”

    怎樣在設計中體現人文、綠色、科技的理念,是建築師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21世紀將是東方文化的世紀。因此,在建築設計中,如何把體育精神與歷史、文化、生態、宗教、民主等理念進行完美的結合,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曾以國家科學圖書館工程獲首都建築設計大獎的中國青年建築師崔彤表示。

    “如何更加經濟、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環保技術,是體現北京‘綠色奧運’的重要內容,”曾參加雪梨奧運工程的澳大利亞建築師利斯特斯基説。

    “這些設施將在城市規劃方面創造全新的理念,”德國國家級建築大師克勞斯科施通認為,“我相信,北京奧運會工程將譜寫現代建築的交響樂!”

    而在城市規劃學家看來,奧運會工程怎樣使北京城市功能的分配更為合理,是一個更值得關注的戰略性問題。

    劉太格與國外眾多建築大師一樣,對凝聚中國輝煌建築文化的北京古城情有獨鍾。他認為,北京的巨大魅力不僅僅體現在皇家與宗教建築方面,還體現在眾多為“老北京”們居住的四合院民居上。他對新華社記者説:“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氣候而産生的住宅建築,非常適合人們居住,其中包含著許多值得今人借鑒的建築設計思想。”

    作為北京市城市規劃顧問,劉太格多次對北京的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北京應該實現新舊城市分開發展,在古城內外建設兩個輝煌的北京——一個是歷史的北京、一個是現代的北京。

    與北京古城遙相呼應的奧林匹克公園,無疑是他所理想著的現代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次評審活動我非常滿意,”劉太格説,“所有的方案都體現出很高的水準。13位評委來自7個國家,要形成一致意見是不容易的。但是,經過4天緊張工作,我們達成了共識。”

    “在完成奧運設施規劃方案評審之後,北京市規劃部門已把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黃艷對新華社記者説,“計劃于8月完成的實施方案可能適當向後推延,以爭取更多的時間精心構思,正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拿出盡善盡美的方案,奧運設施的建設才可能達到最高標準。”

     新華社2002年07月28日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文體中心設計揭曉
北京奧運主賽區規劃評選 奧林匹克公園有條龍
斥資20億建奧林匹克公園 北京啟動60項重大工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