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國際孵化園一年孵化“海歸”企業130家  

    位於中關村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的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內,活躍著130家由留學生創辦的企業。在這裡,每一家都有一段不同的創業經歷,每個經歷都是一個故事。

    趙敏哲的創業是幸福的。在英國攻讀了博士學位後本打算回國建一個數據基礎技術研究的國家實驗室,但在北京市副市長、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劉志華的建議下,去年5月在中關村創辦了“北京達泰維迪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創業之初的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讓他至今記憶猶新。趙敏哲回憶到:我是去年3月到美國考察,4月做可行性分析報告,5月又去美國把實驗室設備搬回來。但等這批設備運回北京才發現,設備想從海關取出來並不容易。我們申請享受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一些優惠政策時,由於這些政策剛開始實行,一些實施細節和流程有關部門還沒有來得及制定,所以遇到了很大困難。眼看著設備在海關存放的期限就要到了,設備很可能要被退回去。這時我們得到了中關村管委會的有力幫助,管委會領導親自協調此事。根據實際問題,在不違反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協調海關、市外經委,經多方努力,8月底,在海關到期的最後一天拿出了設備。使我們眼看就要夭折的項目又有了新的生機。

    一年過去了,趙敏哲的公司已開發出新産品,這項高端的VOD伺服器技術將填補國內空白。在第一家公司得到了上千萬的投資後,現在他又開始創辦第二家公司。趙敏哲告訴記者,在中關村創業的這段時間裏,處處感受到祖國對他們的關懷,使他們感到了在國外很少有的溫暖和親切。在與記者交談中,趙敏哲的臉上始終帶著笑容,這笑容充滿了真誠和幸福。

    與趙敏哲相比,北京東盛和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懷東如今在項目的實施中卻遇到了資金上的問題。“如果給我300萬,這個項目馬上就可以啟動,公司也可以發展得更快”,王懷東説。

    去年9月進入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王懷東很快申請了專利,生活垃圾堆肥化處理系統的研發也進展得很順利。現在産品的樣機已經出來了,資金也用完了,他急需一筆資金將該項目向社會推廣。王懷東開發的産品,是利用生物技術將生活垃圾在24小時內轉化為高營養的有機堆肥。其技術水準大大高於現在市場上推廣使用的産品。他對記者説,今年北京要在250個小區實現“櫥余垃圾”就地處理,採用的就是類似的技術,如果他的産品不能儘快推向社會,就會失去這一大好商機。王懷東略顯焦急的目光,讓記者感到了他創業的艱辛。

    與孵化園中的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志兵,也在艱苦的創業中。作為北京第一家以政府為導向、市場化運作的大型孵化器,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效倣。同樣是留學生的錢志兵,帶領他的團隊邊幹邊摸索。既要幫助入孵企業成功賺錢,還得自負盈虧,創造自己的經濟效益。錢志兵肩負著雙重任務。他認為,關鍵要看誰的孵化器更能做出特色。

    一次,錢志兵聽到園內有的企業老闆為孩子上學的事發愁,他便千方百計聯絡學校,並與北京市著名的美式教育學校——育榮實驗學校建立合作聯盟,為創業者解決了子女平價貴族學校的問題。中關村國際孵化園這個為歸國創業人員服務的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提供的特色服務還有留學生回國創業政策諮詢、企業註冊登記服務、行政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服務、投融資服務、企業發展服務、公關市場服務等。

    在記者走訪的十幾家留學生企業中,他們向記者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感覺:這裡更像一個家。

    短短一年的時間,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已有16個國家的160多位歸國留學人員在這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130家,註冊資金突破2億元。這裡平均每兩個工作日就簽約一家企業,令眾國內同行羨慕不已。(馮秀英)

    《北京現代商報》2002-7-17


吳敬璉:中關村離矽谷有多遠
中關村離技術創新高地還有多遠?
漸具市場壟斷力和創新力 中關村中小企業發展好
留學人員創業看好北京中關村
五大優勢提速中關村
中關村成為首都經濟發展龍頭
中關村已成為世界的研究對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