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危機一觸即發 

李紹先

    近一週來,已經持續一年多的巴以衝突形勢風雲突變,局勢醞釀重大變化。從美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方的關係互動和阿拉法特的處境看,中東危機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一)美國對巴以的政策正在發生實質變化。

    1月25日,美國總統布希公開稱對阿拉法特“非常失望”,表示美“將檢討對巴政策”,並於當天晚上冒雨屈駕光臨“重臣”國防部長拉姆斯弗爾德家,與“同在那裏”的副總統切尼和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就巴以問題進行了一個小時商談。此舉被廣泛認為“非同小可”。因為,按照常理,商討類似問題,一個電話會議足矣,而布希偏偏冒雨親往,説明總統對此事的重視程度和事態發展的急迫性。據稱,在此之前,布希剛剛得到阿拉法特涉嫌紅海武器走私船的“證據”,並已將這些“證據”通報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重要盟國。

    這次會議後,美國政府宣佈,總統中東問題特使津尼暫緩飛赴中東從事調解使命。26日,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會見記者,敦促阿拉法特“做出更大的努力”。1月27日耶路撒冷再次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後,美國副總統切尼公開指責阿拉法特“與武器走私有染”,“必須作出實際行動”。國務卿鮑威爾更稱可能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實行政治和外交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和以色列媒體紛紛報道,美國政府將於近日內關閉巴勒斯坦駐美辦事處,凍結對巴勒斯坦的經濟援助,甚至斷絕與阿拉法特和巴自治權力機構的聯繫。許多中東問題分析家認為,上述美國政策的調整明顯與下一步“反恐”目標有關,可能預示其將“放棄阿拉法特”,迫使巴自治機構“更新換代”。

    (二)以色列“除掉”阿拉法特的傾向日益明顯。

    在以色列內部,想“搞掉阿拉法特”的人可謂多矣,甚至許多政府要員公開表示,“與阿拉法特談判無異於下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但長期以來尚沒有人敢真正威脅阿拉法特的生命。以色列公開威脅作為巴自治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的生命始於去年12月。當時,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等地,接連發生規模空前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作為報復,以色列沙龍政府炸毀了阿拉法特的座機和加沙機場,並將阿拉法特本人“軟禁”在了其位於約旦河西岸拉馬拉的寓所(兼辦公室)。此後,圍困始終沒有解除,期間,以色列的裝甲車甚至開到過距阿拉法特辦公室約30米的地方。今年1月下旬巴以衝突新一輪升級後,22日以色列前工黨政府總理巴拉克(2000年7月曾與阿拉法特舉行世人矚目的戴維營會談)訪美與鮑威爾會見時,一反常態公開稱阿拉法特為“恐怖分子”。1月23日,以色列聯合政府外長佩雷斯(亦為阿拉法特的“和平夥伴”)警告阿拉法特“當心自己的性命”。1月25日,在布希發表暗示要改變對巴勒斯坦政策的談話後,以色列軍方秘密向政府提交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極度嚴重事態的方案”。西方輿論認為,這裡所指的“極度嚴重的事態”就是指“除掉阿拉法特”後可能面臨的“複雜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沙龍政府的強硬政策有相當的民意支援的背景。據一項以色列最新民意測驗,在回答當前政府應該做什麼時,824%的人選擇“重新征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選擇重開談判者僅佔69%;有90%的人支援政府對哈馬斯等自殺式襲擊實施無情的報復。

    (三)巴勒斯坦局勢有失控危險。

    一方面,一週之內接連發生多年來罕見的密集自殺式恐怖事件:1月22日,耶路撒冷鬧市區發生自殺性槍擊事件,25名以色列人受傷;當天,在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納布魯斯市打死該市哈馬斯軍事領導人後,哈馬斯宣佈對以色列“全面開戰”;1月25日,特拉維夫老汽車站發生自殺式爆炸,1死26傷;1月27日,耶路撒冷市中心再次發生自殺爆炸事件,兇手據稱是一名巴勒斯坦女大學生,40人在爆炸中受傷;1月28日,1名巴勒斯坦槍手在特拉維夫郊區在小轎車內向行人開槍,至少2人受傷。另一方面,阿拉法特繼續被“定點”圍困在其拉馬拉的辦公室兼寓所裏,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布希25日對他發出“強烈警告”後,處境異常尷尬。人們有理由相信,一旦阿拉法特本人發生任何不測,這個已經習慣“不能沒有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和中東將會出現“政治風暴”,難怪有的中東輿論評論,美國和以色列正在走的是“一著險棋”!

    (李紹先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網 2002年1月29日


瑞典:美對阿拉法特的立場是極其危險的
巴官員稱切尼關於巴當局參與武器走私的指責無法接受
阿拉法特説沒有人能夠消滅巴勒斯坦人
美參院兩黨建議
政府與阿拉法特斷交
美國想拋棄阿拉法特?
切尼首次譴責阿拉法特涉嫌參與武器走私
耶路撒冷再次發生爆炸事件 2人死亡90余人受傷
中東和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