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鑫:國家和地方經濟增速差異的五個成因   

    2002年2月28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朱之鑫指出,國家統計局2001年公佈的全國經濟增速是7.3%,而在各省工作報告上,幾乎所有省的經濟增長都在8.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兩位數。各個省的GDP相加,得出來的數字,與全國的經濟增長率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一直存在,但比以前有所縮小。朱之鑫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很不平衡,發展速度出現差異,是正常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朱之鑫指出,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國內生産總值,特別是外貿的進出口,可以從海關的數字上,得到正確的驗證,而省際之間的貨物凈流入和凈流出,就很難得到很明確、正確的反映,不排除有重復計算的可能。

    第二,就是工業發展速度,對全部的國有企業和年産品銷售收入在五百萬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行普查,而對這以下的企業進行抽樣調查,這個抽樣調查在全國是比較可靠的,而在各個省對下面進行調查的時候,可能會發生偏差。

    第三,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是按不變價計算的,很重要的是要扣除整個價格上漲的因素,也就是縮減指數,在各個省的縮減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全國的縮減指數來進行縮減,由於基礎不同,有的省在扣除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偏差。

    第四,現在的統計方法正在由原來的MPS到SNA進行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統計的一些知識也要不斷更新,方法也需要不斷改進。在這個過程中,個別地方可能和聯合國頒布的SNA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説培訓力度不夠、知識了解不夠等,這也是和現在的一些缺點聯繫在一起的。

    第五,不排除某些地方,特別是受地方經濟的影響,由於思想不端正,人為地抬高了經濟增速。朱之鑫指出,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縮小這個差距,以反映實際情況。

    

    中國網 2002年02月28日


朱之鑫:2001年國民經濟運作的主要特點
朱之鑫:2001年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朱之鑫:去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出現前高後低趨勢
朱之鑫:2001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良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